欧美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天堂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三区,亚洲视频一级片,国产精品久久网站,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綜合觀察:中國造船業的困境與出路 [發布時間]:2012-03-05

返回 打印

   全球造船行業正經歷“寒冬”,中國造船業是“寒冬期的北極”。今年年初以來,BDI指數從1700點一路下行,至2月3日跌至647點,盡管近期有所回升,但仍在低位徘徊。航運市場的低迷,令造船業接單難的問題更加凸顯。數據顯示,2012年1月份,全球新接訂單為199萬載重噸,同比下滑71.1%,環比下滑36.5%。這是兩年來單月新接訂單量首次跌破200萬載重噸,也是全球船市五年來最差的開年數據。中國船廠1月份只收到9個訂單,總噸位僅26萬載重噸,環比大幅下滑54.4%、同比下滑79.1%,是自2009年6月來單月最低值。而剛剛過去的2011年,中國新接船舶訂單量362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51.9%,統計范圍內有約三分之一的企業沒有接到訂單。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指出,得益于金融危機爆發前船市空前興旺,大多船舶企業抓住機遇承接了大量價格較高的訂單,船舶交付期延續到2011年和2012年,從而支撐了去年經濟指標保持穩定。預計2012年,全國造船完工量將會小幅下降,新接訂單不會有明顯起色,手持訂單將持續減少,造船業靠“吃老本”已難以為繼。
  低端造船產能過剩,高端造船空缺
  2010年,中國就以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和建造量這三大指標上超越韓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造船國。目前,中國的造船產能可以滿足全球造船需求,產能過剩非常嚴重。有關專家認為,在全球經濟低迷時,航運運力和船舶建造能力的雙過剩是制約“十二五”新造船市場的最大障礙。現在中國造船業的產能過剩已經很明顯。據悉,我國船舶行業正常情況下一年的有效需求在5000萬噸左右,但是船舶的生產能力已經達到6600萬噸,也就是說船舶行業過剩產能在1600萬噸左右,約占總產能的1/4,而且中國造船業的產能過剩更多是表現在落后產能嚴重過剩。
  盡管中國造船已躍居第一,產能過剩嚴重,但都是處于低端造船水平,而在高技術含量船舶領域,產能卻極度缺乏,大而不強依然明顯。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指出,2011年以來,國際船舶市場需求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我國絕大多數造船企業都是以建造常規船為主,在當前常規船型市場走勢明顯疲軟的情況下,我國造船業長期發展高度依賴散貨船的產品格局遭受重挫。我國船舶工業研發能力薄弱,速度緩慢,研發產品不適應市場快速變化等問題亟待解決。而與之形成對比的韓國造船業,憑借技術、產品結構優勢和政府金融支持等手段,承接了價格比較高的超大型集裝箱船、LNG船和大型海洋工程裝備的大部分訂單。
  可見,在產能過剩和同質化競爭日益嚴重時,加快業務轉型升級已經尤為重要。從國際造船業來看,未來幾年對LNG(液化天然氣)船、深海平臺等高附加值船舶為主的訂單量有所增加,這是中國造船企業發展的新方向。
  生產成本上升+融資阻力
  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人民幣匯率、原材料和設備價格波動加大,預付款下降、銀行房貸收縮等等,都進一步加大了造船業的壓力。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金融危機爆發后低價位承接的船舶陸續開工建造,當前新船價格比金融危機爆發前普遍下降了30%到40%,外加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航運市場不景氣等諸多因素影響,中國船舶工業將面臨嚴峻考驗。”有關人士表示,對船舶業來說,2012無疑是一個生產成本高企的年份,人工、原材料甚至生產設備全都在漲。不斷高企的成本,給船企帶來巨大的壓力,也加大了生產風險。有船舶企業的人士表示,現在企業即便辛辛苦苦拿到了訂單也不一定能賺到錢。
  “現在造一艘船,基本不賺錢,甚至虧本,大家都在接單養工人,熬著。”浙江臺州楓葉造船廠的負責人說,以他們在造的3萬噸散貨輪為例,2008年上半年一艘可以賣到3億多元,2009年降到2.4億元,去年底報價1.7億元,現在可能只值1.6億元。3年多時間,船舶銷售價降了一半多,但鋼材、人工的成本卻一直在漲。該負責人表示,“現在造船廠比2008年還慘。打個比方,2008年的時候是50元的成本,開始賣100元,后來賣70元,只是少賺了30元,現在是50元的成本,賣40元,還沒人要。真的看不到明顯的曙光。”
  對于資金密集型的造船業,訂單到手,企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資金組織。按慣例,外方船東簽約的同時,只付20%左右的預付款,其余的“敞口”資金顯然要通過金融機構的支持。而且,近來受航運市場持續低迷影響,不少船東普遍下調前期付款比例。這意味著企業需要銀行更多的配合。然而,國內銀行業對于船舶行業的放貸卻日趨謹慎。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張廣欽表示,金融市場對一般的企業已不是很容易放貸了,除了一些資金比較雄厚的國有大企業之外,無論船東還是造船企業都很難再得到銀行貸款。
  在目前的情況下,部分船企無力支撐,特別是中小企業,倒閉現象已有發生。有關分析認為,我國的造船業將由此進入資本競爭階段,中小造船企業將面臨一次大范圍的整合,屆時我國造船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會大幅上升,在世界造船市場中將占據有力地位。
    困境求生
  在船舶行業不景氣的當下,中國造船業應該如何應對是個難題。
  在國際船舶市場需求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而我國具有競爭優勢的船型產能過剩、價格下降的情況下,船企進行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是必要選擇。業內專家認為,2012年規模較大的造船企業仍有手持訂單可以支撐,2013年才是真正考驗我國造船業的時候,要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造船業必須推動行業結構優化,注重新技術運用和新船型開發,提高造船業的“含金量”。目前,已經有一部分船企已經開始改革并獲得成功。例如,滬東中華造船廠2011年新接美孚的4艘LNG船訂單,這為其2012年的經營奠定了基礎。上海外高橋造船廠也在市場困境中謀求轉型升級,在2012年也將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將有石油鉆井平臺新項目簽約。
  對于資金的壓力,著名經濟評論人葉檀表示,要學習韓國的大資金集團軍的作戰模式。在本輪船舶行業危機中,部分企業因技術含量低污染高而資金鏈脆弱必將會被淘汰。此時,行業整合是利大于弊,可以學習韓國利用收購等辦法將造船企業做成財團。“通過低谷期的收購獲得所需的資源,既可整合產業鏈也能進行多元化運作。”
  另外,船企抱團求生也是一大趨勢。在韓國、歐洲造船市場,為攻克技術和資金難題,都展開同相關企業的合作。在韓國,韓國鋼鐵聯合會、韓國船東聯合會和韓國造船聯合會牽手合作,聯合舉行研討會,以共同推進三方合作,采取措施抵御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在歐洲,造船業和海事工程及配套企業形成合力,開拓共贏。中國有少數取得這方面的成功例子,浙江舟山,以產業集群的方式擴大該地區造船企業的規模并增強技術能力,在競爭中處于優勢。也有部分企業和世界知名航運企業合作成功,為企業帶來發展契機。
  總之,在全球市場需求變化的形勢下,市場作用將使得我國造船企業的發展將趨于技術競爭,這也將有利于我國造船行業的升級突破,由大變強。(來源:鋼之家)

Copyright ? 2008 www.jjr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主辦方:舟山市對外經濟貿易企業協會 技術支持:舟山三合商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