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8月,我國造船指標保持升勢,其中造船完工量和新接訂單增長趨于平緩,由于交船速度的減緩,手持訂單比2009年底上升3.1%。從訂單結構來看,油船取代散貨船成為訂造量最高的船型,油船、集裝箱船訂單接連涌現,散貨船訂單有所減少,船市需求多元化趨勢漸明。
2010年1~8月,全國造船完工量403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2.7%,其中海船為1210萬修正總噸,出口船舶占總量的81.9%。
2010年1~8月,我國新承接船舶訂單4451萬載重噸,是去年同期新接訂單量的4.1倍,其中海船為1275萬修正總噸,出口船舶占總量的75.3%。
截至8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19399萬載重噸,比2009年底手持訂單上升3.1%,其中海船為5395萬修正總噸,出口船舶占總量的87.3%。
此外,當前船價總體水平仍很低,船企新訂單的贏利情況并不樂觀。8月克拉克松船價綜合指數為141點,延續了前幾個月的弱勢。船舶市場已明顯是買方市場,船企議價能力趨弱,船價持續上揚的難度很大。
從訂單結構來看,油船取代散貨船成為訂造量最高的船型。8月,全球油船成交447萬載重噸,占訂單總量的63.2%。近幾個月來,油船、集裝箱船訂單接連涌現,散貨船訂單有所減少,船市需求多元化趨勢漸明。我國船企在散貨船以外的船型,特別是油船訂單的承接上表現不俗。這說明,我國造船業在競爭散貨船以外的船型訂單方面已經具有相當實力,國內造船企業根據市場需求隨機應變的能力也有了很大增強。不過,應該注意的是,在油船、集裝箱船訂單爭奪戰中,長期以來韓國船企具有明顯優勢。如果油船、集裝箱船“壓倒”散貨船這一市場變化持續下去,我國船企面臨的競爭形勢將更為嚴峻。(來源: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