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天堂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三区,亚洲视频一级片,国产精品久久网站,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世界造船業向中國轉移 中國造船業將成第一 [發布時間]:2010-05-27

返回 打印

    英文《中國日報》5月18日報道:55歲的鄭俊杓去年從韓國首爾來到中國遼寧,擔任STX(大連)造船有限公司、STX(大連)重工有限公司總經理一職。鄭聲稱,遼寧沿海經濟帶的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2006年9月,韓國STX集團在長興島臨港工業區投資建設造船海洋綜合生產基地,成為第一個入駐這一遼寧沿海經濟帶的核心發展區的外資企業。經過3年多的建設,STX大連集團已經成為STX集團三大核心造船海洋基地之一。
    超越,大勢所趨
    鄭的工作地點的轉換,也恰恰暗合了世界造船產業的轉移趨勢。
    大連海事大學船舶設計技術研究所所長劉寅東教授說,“中國超越韓國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基地將是歷史必然,這是由造船業本身的特點決定的。造船業是知識、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中國造船技術已日趨成熟的前提下,勞動力成本低是世界造船業向中國轉移的關鍵因素。”
    世界造船產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從2000年左右就開始了。近十年,中國造船業發展迅速,目前已經超過日本,僅次于韓國,成為世界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我們在長興島占據了天時、地利和人和,這里將成為STX超越世界前三名造船商的最佳地點。”STX集團生產部長李相勛說。據他介紹韓國地域狹窄,好的造船地點都已經被占據。
    本土造船業的跨越式發展
    在外資造船企業向中國轉移的同時,中國本土造船業也在迅猛發展。
    從2000年到2009年,中國造船業的龍頭企業之一――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的產量持續攀升,去年超過300萬載重噸,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客戶遍布丹麥、瑞典、挪威、美國、新加坡等國家。且自2005年起,大船集團手持訂單量一直為世界十強。
    而商業嗅覺更加敏銳的民營企業也紛紛上馬造船項目。2004年許巨林從千里之外的湖北到遼寧創辦了遼寧宏冠船業有限公司。企業從最初的700人,發展到現在3000余員工;年產值從10萬載噸,發展到直逼50萬載噸,這一切都只用了5年時間。
    “環渤海地區是唯一未被全面開發的海域,發展空間巨大,”許這樣解釋他當初‘倉促的’決定。“此外,遼寧雄厚的技術人才儲備,也是我選擇這里的重要原因。”
    時代的弄潮兒
    敏銳地察覺大勢并進而引導大勢,才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為迎接國際造船產業的大潮,遼寧省順勢于2005年推出了發展遼寧沿海經濟帶的戰略,在歷史上首次提出整體要面向大海發展,并把船舶產業的發展作為該戰略重要組成部分。
    為此,遼寧省在大連、葫蘆島、遼河入海口(營口、盤錦)建立三大造修船基地,并加快推進沿海六市船舶產業,建設十大專業化船舶配套產業園。
    許選擇的公司所在地――盤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節點,既是該戰略的參與者,也是直接受益者。盤錦船舶工業園,在2006年被納入了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戰略。在該戰略09年7月上升國家戰略后,給許的船廠帶來了“天地巨變”。
    “首先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了。另外,園區內的配套設施也全都是國家級別的。這將使我們在未來的十幾年都受益匪淺。”
    遼寧省只是中國造船業崛起的一個代表。中國政府于2009年2月初推出《船舶工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為國內造船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心劑。2009年全年中國船廠的新接訂單量達2600萬載重噸,首次超過韓國躍居世界第一。同時,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長超過40%,占世界船舶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
    挑戰
    雖然在“量”上開始領先,但在發掘內需市場、提升配套設備國產化率以及高附加值船舶建造三方面,中國船舶工業與韓國同行相比仍有差距。
    據韓國主流媒體《朝鮮日報》,韓國一直非常警惕來自中國的競爭,很多企業采取了低價競爭策略,也對中國造船業造成很大困擾。
    另外,外資造船企業涌入中國,也對中國企業形成了競爭壓力,因為在造船技術相差不大的前提下,主要是人力成本的競爭。
    許也感受到了這種競爭帶來的巨大壓力。他表示,經濟危機后,造船市場處在有市無價的狀態。盡管手上握有訂單,但是利潤只有1%-2%,競爭非常激烈。
    據許介紹,09年以前,宏冠的船全部出口至歐美、東南亞等國家。但是今年,他們開始瞄準國內市場。同時,在考慮控制規模,也開始調整產品結構和市場,希望進入附加值更高的海工裝備業。(來源:中國日報)

Copyright ? 2008 www.jjr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主辦方:舟山市對外經濟貿易企業協會 技術支持:舟山三合商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