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6月,全市船舶工業保持平穩發展勢頭,主要經濟指標繼續增長,重點造船企業生產經營健康發展,造船產值、船配產值大幅上升。但由于金融危機侵襲,船舶工業在接單、融資、交船、修船等方面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一、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船舶工業穩定發展。1-6月份,船舶工業產值達180億元,同比增長29%,占全市工業總產值44.34%;規模以上船企產值159.1億元,同比增長25.19%,占船舶工業總產值88.37%。
(二)造船形勢依然看好。1-6月份,造船產值140.12億元,同比增長43.85%,造船完工量92.85萬載重噸,新接訂單481.5萬載重噸,手持訂單總量2070.5萬載重噸。
(三)修船產值回落較大。1-6月份,修船產值24.11億元,同比負增長35.59%。上半年修理項目減少,修船價格下降,改裝變成修理,大修改為小修,企業只能保本微利,有的則出現虧損。
(四)船舶出口出現下滑。1-6月份,船舶出口6.36億美元,同比負增長5.5%,占全市出口份額41.7%,出口前三位是常石、歐華、金海灣,出口額分別是2.73億美元、1.28億美元和1.1億美元。
(五)船配產值成倍增加。1-6月份,船舶配套產值11.5億元,同比增長113.76%,其中浙江中船重工裝備有限公司、浙江歐華船舶模塊有限公司分別實現產值2.6億元和1.4億元。
(六)基建項目繼續推進。1-6月份,船舶工業累計投資61.63億元,同比增長17.3%,占全市工業投資總額76%。浙江德興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蝦峙島船舶有限公司、浙江隆聞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等10余個基建項目繼續穩步推進,金海灣船業北區建設和東邦修造船項目進入掃尾階段。但全市重點新建或擴建項目進度明顯放緩,部分企業已取消原定基礎設施的投資計劃,還有一些項目投資商調整了投資策略。
二、經濟運行主要特點
(一)骨干企業生產穩定、任務飽滿。1-6月份,有6家造船廠產值超過10億元,有14家產值超億元,還有16家產值在二千萬元到七千萬元之間。“金海灣”開始發威,已經座上頭把交椅,半年產值達34.8億元。目前,該企業在建船舶有18艘,包括15艘17.6萬噸級散貨船和2艘8萬噸級散貨船,年內還將開工32萬噸級超級油輪,全年產值可望突破100億元。現在骨干企業造船業務充足,在2000多萬載重噸的造船訂單中,絕大部分都捏在他們手中,而金海灣在全部訂單中占一半還多。按訂單計劃,全市今明2年將分別交船500和600萬載重噸,2011年以后要交船舶600萬載重噸,還有一批已排至2012-2013年。
(二)中小企業根據實際調整經營策略。在整個船舶市場需求驟減、利潤空間受擠壓、融資更加困難的情況下,部分中小企業充分發揮私營企業體制、機制優勢,采取低資本、低風險的營運方式,接單類型從接大型散貨船為主向小型船為主過渡,并不斷擴大挖泥船、拖輪、漁船等船型的建造,如岱山仇家門部分船企已承接此類船型的意向訂單2萬余噸。還有一些中小船企在加強對采購成本、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控制的同時,為降低經營風險,已開始承接修船業務。
(三)新接訂單喜中有憂。上半年新接訂單481.5萬載重噸,比去年同期660萬載重噸要減少180萬載重噸,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能接到這個數額單子實屬不易。如細分這批訂單,分布有些不勻,金海灣有412.8萬載重噸,揚帆39.9萬載重噸,歐華16.9萬載重噸,剩下的12萬左右載重噸是9家船廠份額,平均只有1.3萬載重噸,還有相當一部分船廠沒有接到新單,所以喜中也有憂。
(四)外輪修理企業出口創匯大幅增長。上半年,外輪修理廠修船創匯2.19億美元,同比增長147%,占全市出口額14.3%。在全市修船產值嚴重下滑的情況下,外輪修理卻“逆市飛揚“,著實難得。外藉修船產值何以得到快速上升,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受國際航運業下滑影響,停駛船舶增加,停駛期間,選擇了船體保養等小項目工程維修,從而增加了舟山口岸外輪修理業務;二是舟山口岸優勢明顯,相比其它港口,外藉船舶在舟山停靠及修理等費用明顯低廉,有關單位對修船、停駛船舶采取噸稅減免等優惠政策,吸引了不少外輪來舟山修理及拋錨停駛;三是針對外輪修理,海關專門出臺了包括修理船舶提前申報移泊、廢鋼集中申報、船舶出口延遲申報等措施,方便并促進了外輪修理業務增長;四是船企高層帶隊走訪國外船舶公司、主動出擊,招攬業務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履約風險不斷加大,交船延期在所難免。在當前世界航運市場蕭條運力過程的形勢下,訂單合同已經出現撤單現象,而延遲接船的情況則更為普遍。船東采取延遲接船是為了避免直接違約,這是他們的緩兵之計,想在延遲接船所獲得的時間內盼望市場回暖,以緩解資金壓力,同時想利用這段時間重新檢查船舶建造合同,尋找船企疏忽之處,并對船舶建造質量進行苛刻檢驗,想發現不符合相關約定的瑕疵,然后作無責棄船的理由,這一點雙方都是心知肚明。按照簽約,今后幾年,我市要交船只在1700萬載重噸以上,若航運市場繼續低迷,推遲接船、撤單風險會不斷出現,船廠與船東的糾紛也會進一步增加。
(二)新船價格指數回落,造船企業利潤下降。據了解,散貨船、油輪、集裝箱船新船造價指數分別為170點、193點、79點,同比回落26%、16%和37%。各大主力船型價格也在回落:VLCC、阿芙拉型油船(11萬噸級)價格為1.26億美元和0.63億美元,比年初分別下降1100萬美元和500萬美元;好望角型散貨船(17.6萬噸級)為0.71億美元,比年初下降500萬美元;1000TEU集裝箱船價格為0.21億美元,比年初下降400萬美元。而我市造船企業承接以上幾類船型數量較多,新船價格下降將帶來企業的利潤縮減。有關專家分析,造船價格還要下降,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三)修船價格大幅下滑,價格之戰暗暗打響。急劇下滑的航運市場,既冷凍了造船市場,也擱涼了修船市場,但更為嚴峻的是修船市場不斷萎縮,修船能力不降反升,一些修船企業不但訂單回落,價格也大幅下滑,面對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修船企業為了搶占修船業務,不惜降低價格,以求生存,船東方面更是乘此機會,把價格一壓再壓。現在修船價格已經下滑30-40%,如果船廠之間繼續打價格之戰,這一比例還會擴大 。
(四)企業融資難度加大,資金周轉比較困難。金融危機使國內外金融機構將造船業和航運業列為高風險行業,船企貸款和獲得的保函難度、船東融資難度顯著上升,此外,部分船企在去年上半年花費大量資金收購鋼材和主機,也增加了資金周轉的難度。由此,部分造船企業因資金周轉問題發生“虧本經營”;還有部分在建項目也因貸款問題而出現進度延緩和短期停工現象。
四、意見與建議
(一)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因素,不斷提高自身的風險防范能力。(1)造船企業要堅持把保質按期交船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保證按期交船,交船比接單更重要,順利交船是應對危機的最好辦法;要科學安排生產,緊扣生產計劃中的各個節點,縮短造船周期,提高生產效率;要加強合同管理,重新審視合同條款,檢查合同有無漏洞,著重關注可能有爭議的條款,做好法律上的準備和應對預案;要牢牢掌握交船驗收主動權,不被船東為拖期接船提出的無理要求所左右,同時要注意策略,“軟硬兼施”,建立多層次的溝通交流渠道,爭取船東和船檢方面的支持;要適應國際新標準,新規模的要求,提升創新能力和科技攻關能力,提高產品競爭力;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抓住新的市場機遇,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開展針對性的營銷活動,承接適合自身特長的多種經營的產品,提高抗風險能力。中小造船企業要積極開拓建造小型船舶、工程船等具有穩定業務量的市場,另外要向修船業務拓展,并積極為本區域內的大企業做中間產品生產配套服務。(2)修船企業要加強研究和風險評估工作,在調整產業結構上找出路。要充分利用現有設施設備,提高特種船舶、海洋工程裝備的修理和改裝能力;要憑借我市良好的航道和港口優勢,以實惠的價格和優良的服務,吸引更多的船舶進港修理。現在世界上有總計11億載重噸的船隊需要維護和保養,更有部分在航運低迷時期賦閑的船舶將加入修理行列,這些需求存在將保障修船行業渡過眼下難關。過激的價格戰無益修船業未來的發展,他不僅會對修船企業的盈利造成損害,還有可能影響船舶修理的質量,從而造成船舶的安全隱患,影響修船企業的聲譽,因此,盲目開展價格戰對修船企業有害無益。(3)船配企業應拓展銷售渠道,積極參加各類船業展會,擴大市場影響力;要嚴把質量關,盡早獲得相關標準和認證證書,并主動與本地修造船企業聯系,努力提高船舶配件本土化率。此外有條件的船配企業應積極與國內外知名品牌掛勾、合作,憑借知名品牌的競爭優勢提高產品競爭力。
(二)進一步加強對船舶行業的指導服務,促使船舶企業順利發展。(1)加快推進結構調整,提高產業集聚度。要鼓勵企業通過聯合、兼并、重組等方式,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基礎設施利用率,增強行業整體競爭力。大力推介民營骨干船企,積極引導國內外大集團收購兼并;鼓勵骨干船企開展區域性兼并重組,引導中小船企通過技術改造,向船舶中間產品專業生產企業轉變,以產品特色,謀錯位發展,走差異化競爭的道路;積極推進船企業務多元化,走造、修并舉之路。(2)加快推進招商引資,把引進品牌與項目帶動有機結合起來。把品牌項目引進作為項目引進和產品結構調整的重點及主攻方向,形成強勢船配品牌在我市集聚的新局面;并積極推動引進品牌的延伸和擴張,突出二次開發利用,逐步實現名牌產品的系列化,多元化,推動我市船舶工業品牌經濟的發展。(3)努力拓寬融資渠道,爭取政策支持。積極做好銀企溝通工作,增進金融機構對船舶企業的了解,對優質船企的優質訂單給予融資支持,努力爭取政策性銀行的信貸傾斜和政策優惠,積極研究保函擔保等新型擔保方式;密切注意上級支持船舶工業發展相關政策制訂出臺情況,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4)提高行業分析、預警和風險防范能力。要加強重點問題和共性問題研究,及時了解國際航運和船市動態,提前做好預警工作。加大對全市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的監測力度,進一步健全行業統計分析,提高統計準確性和時效性,深入細致進行統計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及時提供行業運行分析;逐步建立包括技術、管理、財務、法律等方面人員的專家組,幫助企業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各種船市分析。
舟山市出口船舶對外貿易預警示范點工作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