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出口產品遭國外退運現象明顯增多。據統計,3個多月來,山東約有1100萬美元的貨物被退運,月退運額近400萬美元,是平時退運額的4倍;退運國家和地區包括俄羅斯、日本、美國、韓國、東南亞和東歐等,產品涉及紡織品、機電產品、食品添加劑、農副產品等。
經調查,絕大部分退運產品本身不存在質量問題,而是受市場需求萎縮、原材料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國外客戶有的不再需要該產品、有的不愿接受原有訂價、有的經營狀況惡化無力付款,拒絕接收已到港的貨物,挑出“莫須有”的問題要求退貨。由此,使我出口企業蒙受了巨額的滯港、倉儲、運輸、通關等費用。針對這一新情況,檢驗檢疫部門建議相關企業:
增強風險防范意識。高度重視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影響和風險,不要盲目急于出口,而應密切關注金融危機對進口國的影響程度,盡可能選擇資產實力強、信用評級高的貿易伙伴。
加強與國外客戶溝通。及時掌握國外官方要求和市場信息,加強與最終客戶的交流,及時掌握國外客戶的新要求。
準確訂立外貿合同。國外客戶拒絕接受貨物時,通常會故意“找茬”,尋找各種借口拒絕收貨。企業在與國外客戶簽訂合同時,應對質量問題的界定、驗收標準及賠償條款做好相關約定,盡可能采取先付款后發貨的形式,以避免產品出口后節外生枝。同時要做好留樣,便于出現問題后及時進行檢測和追溯,做到有理有據。
投保出口信用保險。企業要提高風險轉嫁意識,積極與權威專業的信用風險管理機構合作,通過投保出口信用保險,轉嫁收匯風險。
推行市場“多元化”戰略。中東、東南亞、東歐、非洲等新興市場受國際金融危機正面沖擊的影響較小,企業應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走市場多元化道路。
擴大國內市場份額。堅持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并重的思路,降低對國際市場依賴,有效防范國際貿易風險。(來源:中國國門時報 徐寶峰 賈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