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在世界金融危機的環境下,我省船舶工業在危機中找機遇,在保平穩中求發展,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經濟運行主要特點
1、主要生產經濟指標仍保持了較快增長。1-2月,全省船舶工業完成總產值1.78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造船產值1.59億元,同比增長29%,配套產值1719萬元。實現營業收入1.72億元,同比增長38%;利潤總額1003萬元,增長76%。完工船舶7800載重噸,新接訂單7.2萬載重噸,手持訂單21萬載重噸。
2、骨干企業發展穩中求快,品牌產品國內市場進一步擴大。1-2月,中海船廠營業收入5516萬元,同比增長19%,實現利潤220萬元。手持訂單12866載重噸,增長20%,手持訂單金額2.36億元,同比增長19%;太陽鳥游艇公司工業產值2740萬元,同比增長39%,營業收入1.87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利潤196萬元,同比增長48%。專產出口船舶的達門船廠完成工業產值2000萬元,同比增長11%;營業收入1800萬元,增長15%,實現利潤180萬元,增長11%。具有一定特色、利潤較高的太陽鳥游艇、中海工程船、達門拖輪等優勢船舶產品仍繼續擴大市場。優勢產品在全省船舶工業經濟指標中的比例進一步加大,其產值超過全省船舶工業總產值一半以上。
3、中小企業積極應對危機影響,保持平穩發展。在整個船舶市場需求減驟,利潤空間受擠壓,融資更加困難的情況下,部分中小企業充分發揮私營企業的體制、機制優勢,采取來料加工等低資本、低風險、低利潤的營運方式,千方百計擴大內河船舶市場,普通內河船舶手持訂單、新接訂單載重噸成倍增長,手持和新接訂單合同金額亦大幅度增長,平均從業人數不減反增,基本做到企業收入、利潤有增長,工人有事做,工資收入不降低。
4、船舶配套業有一定發展。全省已成功打入船舶配套市場的企業10多家,主要產品有電機、水泵、電纜、油漆、船用柴油機配件、工程船舶配套件等。1-2月,配套業銷售收入1719萬元,實現利潤129萬元,但在國內船舶配套市場的份額很少。我省船舶配套業潛在市場和發展空間很大。
二、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受金融危機影響,雖不如沿海省份明顯,但各個方面亦受不同程度的沖擊,市場競爭更趨激烈,接單難度增大,出口船舶訂單影響明顯,工程船舶和旅游船新訂單增長速度受一定影響;企業融資出現困難,船東購船積極性受抑制;船舶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難度加大,部分船廠只能采取低資本低風險低利潤的來料加工方式接單,少數船廠陷入生產難以繼的困難局面。
二是船舶配套業發展滯后依然嚴重。目前已有部分單位和企業已經開始關注并積極開拓船舶配套業及船舶設備科研市場,但產品單一,規模小,產值低,目前屬于起步階段,尚未實現實質性突破。
三是發展不平衡,布局結構欠合理問題還比較突出。益陽、常德地區船舶工業的發展較快,長沙、株洲、衡陽等地發展相對緩慢,岳陽利用洞庭水域航道崖線資源招商引資進展緩慢;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產品比例少,普通低利潤船舶產品多;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有剩。(來源:航運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