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以來,舟山船舶工業也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不過,由于舟山發展船舶工業的天然優勢突出,舟山船企的發展起點相對較高,舟山船舶工業目前依舊保持著穩定的發展勢頭。我們相信,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舟山市上下各方共同努力,船舶工業一定能夠走出船市低谷,迎來新的春天。”談及當前船舶工業的發展情況,舟山市經貿委副主任李友國顯得很有信心。
據李友國介紹,2008年舟山市船舶重點骨干企業訂單飽滿,生產、交船情況順利,船舶工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造船完工量2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0%;新接訂單量660萬載重噸,手持訂單量達1700萬載重噸,均居全國先進水平;完成船舶工業總產值319.16億元,同比增長65.5%,占舟山市工業總產值的38%。
“在造船生產取得出色成績的同時,舟山船舶企業也遇到了新船訂單量急劇萎縮的問題。”李友國告訴記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舟山船企的新接訂單寥寥無幾,企業的經營出現了困難。同時,由于從銀行獲取貸款和從船東吸取貨款的難度增大,一些船舶企業資金周轉困難。此外,全球散貨船航運市場持續低迷,導致散貨船建造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而舟山市船舶產品結構中,散貨船占全部訂單量的比例約為70%,使企業面臨的風險增大。
“對于舟山市政府而言,我們也正在想方設法幫助船企渡難關。”李友國表示,在確保船企資金鏈安全穩定方面,市政府主動為銀行、企業搭建溝通平臺,積極為船企爭取銀行的支持,建立了應急救助基金,幫助企業順利轉貸。同時,政府各級部門加大對船企的服務力度,通過降低稅費、提高辦事效率、為企業職工提供安置資金等辦法,盡量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切實幫助企業“減負”。針對越來越多的法律糾紛,該市建立了“船舶行業風險預警工作機制”,專門成立由國內外著名海商法專家組成的船舶行業風險防范法律顧問團,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
除采取這些應急措施之處,舟山市始終將推進船舶工業的轉型升級作為一項長效機制。據李友國介紹,該市鼓勵船舶企業走“差異化道路”,從“以造為主”轉向造修結合乃至以修船為主,“舟山靠近洋山深水港、舟山――寧波組合港和國際航道,具有發展修船業的區位優勢,在造船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舟山的造船塢可以迅速轉向修船,這是舟山船舶工業具有的特殊優勢,應該充分利用。”同時,舟山市政府還積極引導舟山船舶產業向高端、特種船市場發展。目前,舟山船企已承接了海洋工程船、特種化工船等一批具有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船舶,初步奠定了向高端船市發展的基礎。
“進一步規范、整合舟山船舶工業,實現船舶工業轉型升級,是舟山船舶工業度過危機、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李友國說,舟山市將按照《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的要求,積極提升舟山船舶工業的檔次和水平:一方面,引導重點骨干企業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機制創新,推行現代造船模式,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鼓勵企業強強聯合、強弱聯合、聯合營銷,提高產業競爭力,鼓勵和引導中小型企業成為船舶中間產品配套加工中心和專業化加工中心,為骨干企業配套,完善船舶工業產業鏈。目前,舟山已有20多個船舶類重點項目被列入浙江省轉型升級重點項目,部分項目還將爭取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支持項目,舟山船舶工業將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積極提升船舶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當然,舟山船舶企業更在為平穩“過冬”而努力。據李友國介紹,舟山船企正在密切關注國際海運及船舶市場的走勢,及時調整、轉變經營和管理理念,提高預警機制,密切關注船東動向,謹慎接單;科學安排生產計劃,注意提高生產效率,緊扣生產節點,縮短造船周期,確保產品按期交付;加強對采購成本、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控制,進一步增效節支,提高企業效益,以確保產品利潤。同時,各企業還壓縮規劃性投資,確保重點項目和關鍵項目順利完成;加大研發新產品、新技術的力度,跟上國際造船行業的發展變化,展開技術創新的“持久戰”;積極尋求各種融資渠道,保證企業資金鏈正常運轉。
記者還了解到,今年11月上旬,舟山將舉辦“2009年中國舟山國際船業博覽會暨第四屆浙江國際船舶工業博覽會”。博覽會期間,該市將舉辦船業發展高層論壇、船業人才信息交流會、洽談推介活動及項目簽約儀式、船舶融資銀行洽談會等一系列專題活動,幫助船舶企業實現轉型升級。(中國船舶報記者 胡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