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表示,由于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正在通過航運和金融等領域向造船業滲透,國內造船市場將面臨較大調整,一些小規模民營船企已經遭遇訂單萎縮、撤單、資金鏈緊張等多種風險,行業的洗牌可能性正在加大。
行業危機從2008年下半年就開始顯現。反映航運業景氣的BDI指數(波羅的海干散貨綜合運費指數)在2008年5月曾經達到11793點的歷史高位,但此后一路重挫,到當年12月份曾跌至663點。雖然三月初已經回升到2100點以上,但相對于最高位仍下跌超過八成。
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使得航運業萎縮明顯,從而導致船舶需求量大幅減少。2008年下半年以來,亞歐航線、地中海航線、北美航線等缺乏貨量支撐,紛紛出現運力過剩的現象。不少船公司紛紛縮減航線,更換船型,降低運價以維持運營,而航運市場景氣度降低直接影響到船舶需求量。據中投顧問統計,截至2月底,全球有400多艘商船處于停泊狀態,閑置的運力占全球總運力的10%到15%。以我國浙江省為例,截至2008年底浙江發生訂單取消34艘,共計72.02萬載重噸,其中出口船18艘,占52.9%。從去年底開始,我國不少中小船企因為訂單萎縮、資金鏈緊張而破產倒閉。
中投顧問認為,我國造船業產能過剩,本來面臨重組整合,金融危機只是導火索。2008年共有一千萬噸舊船退出,但新增造船量卻增加一億噸。2009年預計有三四千萬噸舊船退出,卻有1.5億噸的新增造船量。
我國船舶工業在經歷了5年的超常規發展后,出現了發展過熱、競爭無序的現象。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之時,也正好進入調整期,以尋找市場供需平衡點。中投顧問指出,行業洗牌是必然的,一方面小公司的淘汰有利于避免惡性競爭,另一方面,這也正是大型航運集團考慮擴張、結構調整的一個好機會。(來源:金融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