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對國內實體經濟的影響正在逐步顯現,舟山的修造船企業深受影響,據舟山海關發布的統計顯示,9~11月份,舟山口岸外籍船舶修理數量分別為62、57、50艘次,正不斷下滑。12月上半月,進入舟山船舶修理企業修理的外籍船舶為21艘次,比去年同期下降41.67%。
“明年修造船企業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舟山海關監管科陸文峰告訴記者,為幫助船舶修理企業渡過難關,舟山海關結合舟山口岸實際,加大對外籍船舶修理企業的政策、手續的支持力度。
記者電話連線了舟山萬邦永躍船廠,該廠外聯辦主任王元海說,過去生意旺的時候,船廠三個月可出一千多噸廢鋼,現在廢鋼產量大大減少,到了明年,估計三個月只能出一兩百噸。因為船廠處于偏遠小島,單船處理成本高,而舟山海關新近頒布的“延長修理外籍船舶下地廢鋼申報時限,允許企業在廢鋼下地3個月內向海關集中辦理手續,如遇特殊情況可延至6個月”舉措,簡化了中間程序,船廠可根據實際需求集中處理廢鋼,大大減少了相關的費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外籍船舶修理企業的正常收支中,修理費占到了總費用的80%,“這意味著企業修船的80%利潤不能轉化為現金,”王元海說,新政策對企業的資金流轉帶來一定的壓力。舟山海關在收到企業要求調整的報告后,當即請示了上級,將修理費列入報關單貨物申報欄,使得修理費用可列入電子口岸外匯收入統計,加快了企業的資金流轉速度。
此外,舟山海關還將船舶出口報關時限從先前的提前申報調整為船舶出境后10~30天內,大大節省了船舶滯港費用。同時,舟山海關還在六橫、岱山等外島設立海關監管站,就近對進出境船用貨物和供船物資檢驗;轉關運輸監管人員加班加點,加快轉關進出口船用物資手續辦理,加快修理船舶進出港、移泊等手續審批速度,為企業節省相關費用及時間。(舟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