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民營造船業經歷了「從小到大」、「抓大放小」的過程,正在邁向「打造完整產業鏈」的目標。
從2004年開始,靖江在沿江布置了一批造船企業,對傳統的機電產業,引導其為船舶產業配套。經過幾年發展,當前已擁新世紀、新時代船、新揚子等4家規模較大企業。「與其他區域的造船基地不同,靖江以民營企業為主,4家企業支撐起了船舶工業的產業群體,其他小型船舶修造、拆船、船用配件企業為輔助」,劉建國透露,靖江的造船策略重在「抓大放小」,「扶持骨干企業,走專業化造船道路」,目標打造完整的造船產業鏈。
從造殼體 到制造「心臟」
以往,靖江造船企業主要是進行船舶的殼體建造,相當于總裝車間,產品附加值低,「船舶的配套在我國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劉建國把船用動力系統比作「心臟」,同步培育船舶鏈式配套。今年5月,總投資25億元的江蘇安泰動力機械公司破土動工,「安泰借國際知名公司的專利技術生產柴油機,今后在世界各大洋行駛的巨輪上,會有靖江制造的『心臟』。」
引進技術 將制造「眼睛」
劉建國說,預計2011年產值超過100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船用柴油機生產企業。此外,靖江還引進了世界500強ABB公司的船用電機、英國的格菱船用鍋爐。統計數據顯示,2年前靖江船舶產業的配套率不過8%,今年已達40%,以電機、柴油機、鍋爐為主的船用動力系統已經基本完備。其中船用鍋爐、船用電機、錨鏈、船用電纜進入世界船舶制造業配套供應鏈。劉建國亦透露,「下一步將與國際著名企業合作,在靖江生產船舶的導航系統,讓靖江船舶有自己的『眼睛』」。
「聯合艦隊」組成大基地
從1997年造出中國地方造船企業第一艘萬噸輪開始,靖江新世紀造船公司一直是此間造船的龍頭老大。前兩年,新東方、新揚子兩家外地船廠攜巨資緊挨著在新世紀身邊落戶,莫不有一番「狼來了!」的危機和恐慌。原以為這座平靜小城中將難免上演一場激烈商戰,豈料3家企業各自發力,將優勢集中在不同領域:新世紀、新時代公司以生產大中型散貨船、油船為主體,當前企業70億美元的在手訂單中,造船噸位都在11萬噸以上;新揚子公司以制造集裝箱船為主,當前手持2500標箱集裝箱船訂單15艘、4250標箱集裝箱船58艘;東方造船公司則搶占起重工程船、多用途船的制造領域,即將開建兩個10萬噸級船塢,擴大主打產品規模;南洋、長博公司主要建造萬噸級以下拖輪、工程船、散貨輪;新榮公司主要進行船舶修理業務,正在建設新的修船泊位和浮船塢,項目建成后年修船能力可達120艘。
有序競爭 企業發展壯大
「我們不用搶,造的船不同。」新揚子公司辦公室主任侯浩芳站在工地上,甚至看得見不遠處新世紀公司的巨型龍門吊。顯然,「錯位、聯船」出海,讓3家企業都嘗到了甜頭,由散裝船、油輪、集裝箱、特種船、超大船等組成的「聯合艦隊」蔚為壯觀。據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去年6月發布的世界造船企業手持船舶訂單排名顯示,這3家「新」字頭的造船企業聯手進入全球手持船舶訂單50強。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