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天堂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三区,亚洲视频一级片,国产精品久久网站,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福建船政踏上復興之路 [發布時間]:2008-11-28

返回 打印

    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出口德國的700箱集裝箱船船臺、碼頭周期各40天左右,造船周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東南造船廠出口新加坡的59米三用工作船實現年39艘的大批量生產,在國內居領先地位……
  一個個造船業的創舉,標志著百年福建船政依靠自主創新,正重振雄風,踏上復興之路。
  福建省船舶工業歷史悠久,1866年清朝在馬尾創建的福建船政和1858年英商在廈門投資的廈門船塢公司,是我國近代船舶工業的發端。
  但長期以來,規模偏小,配套產業發展滯后,產業集聚度低,重點項目推進速度緩慢,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制約著福建省造船業的做大做強。
  近年來,福建省船舶工業積極推進全面建立現代造船模式,省骨干船企著力于內涵深化,民營骨干企業轉變觀念、積極創新,提升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縮短造船周期,提高生產效率。
  經過20多年的改革發展,福建省船舶工業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歷史性飛躍,基本形成沿“三江(閩江、白馬江、九龍江)兩港(廈門港、泉州港)”布局、各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以廈船重工、馬尾造船、泉州船廠等骨干企業為龍頭,廈門、馬尾、泉州、福安四大造船基地雛形初現。泉州船廠將成為中國東南沿海最大規模的船舶修造基地,福安已成為全國民間修造船集聚基地。
  福建省船舶工業的藍圖已經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