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東受金融危機影響破產,國內船業巨頭中遠投資2100萬美元應收款打了“水漂”。此事日前一經媒體披露,立即引起各界對眼下國內造船業訂單安全的關注。對此,重慶船舶制造企業也有所警惕,本地幾家主要船廠負責人日前均表示,雖然船東撤單現象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嚴重,但規避風險卻是必須的,而制造高技術、高難度和高附加值的特種船舶是條不錯的途徑。
“在船舶貿易中,撤單是很正常的商業行為。”川東造船廠副總工程師陳國秋認為,本次金融危機以來,國內新船訂單撤銷并不只中遠投資一例,波及面主要集中在沿海新興民營船企,而出現撤單一方面是受次貸危機等因素沖擊,部分中小船東融資出現困難,另一方面則是船東根據自身需求對船型進行調整,船企、船東通過友好協商達成協議。
話雖如此,金融風暴帶來的訂單“安全系數”降低也是不爭的事實。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承接船舶訂單3664萬載重噸,同去年相比下降了14%,新船出口仍創新高,訂單排到2012年,但新船訂單有所下降。
相比之下,重慶船舶制造業的日子還算好過。來自市經委的信息顯示,截至9月,本地3家船舶出口企業手持出口船舶訂單是去年同期的3倍,出口訂單生產任務已排至2012年。
居安仍需思危。重慶市社科院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吳安認為,金融危機所導致的將是一系列連鎖反應,并存在一定的滯后效應。他說,雖然目前重慶造船企業的訂單都排得很滿,但在金融危機尚未觸底、各區域經濟體發展速度放緩甚至負增長的情況下,誰也不敢保證造船訂單是否能如期履約。
東風船舶公司外貿處負責人承認,規避風險目前已成為重慶船企一致關注的話題。據介紹,投資3億元的技能擴改項目在本月完工后,東風船舶將逐步向建造大中型特種船舶制造企業轉型。來源:早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