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危機影響大量海外船舶停運,一些歐洲船東的撤單行為加劇,雖然沒有涉及太多中國船舶企業,但未來造船業的風險陡然增大。
外電昨天稱,紐約上市公司Genco航運公司近日宣布,放棄5300萬美元押金,解除6艘新貨輪訂購合同,這6艘貨輪總價值5.3億美元。同時,倫敦創業板上市的HellenicCarriers航運公司也表示,將用697萬美元的抵押金作為罰金,并另外支付100萬美元解除7月份簽訂的購買一艘散裝貨輪(價值6970萬美元)的合同。據咨詢公司Clarkson統計,今年前8個月全球船舶行業累計撤單量達94艘,全部為新單,占全球手持訂單總量的1.2%。
中國船舶董事會秘書施衛東昨天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國船舶沒有遭遇撤單情況,但公司對此現象密切留意。另一民營大型造船企業高層也表示,現在還沒有看到國內有大規模撤單。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一些船東已開始使用其他一種方式給造船企業帶來了損失,比如找原因使訂單不能按期交付。一位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無論如何中國很多造船企業本身不可能完全按照歐洲船商毫無瑕疵地履行過細的船舶制造標準,因此買方就可找借口罰款,導致造船公司拖延交船時間。這種做法一方面有利于買方獲得更多時間融資,同時也可以減少船舶在海上的航行,彌補運輸帶來的虧損。
歐洲金融體系遭遇的危機,讓歐洲船東撤單潮洶涌而至。之前,不少歐洲船東是通過銀行貸款來直接向亞洲船廠訂購船舶的,因此當銀行信貸收緊之后,貸款出現嚴重的渠道封閉,部分船東寧可賠款也要撤單的行為就隨之出現。國金證券方面分析認為,銀行收緊信貸和拒絕簽發信用證,為不少船東送上致命一擊。英國一家干散貨的船公司就被倫敦勞氏信托儲蓄銀行和丹麥北方聯合銀行勒令償還1.59億美元的貸款,該公司正在出售部分資產以逃過清盤。
平安證券分析師葉國際向本報記者說到,韓國被撤單的情況比中國要多。主要是因為韓國當地的首付款比例要低于國內,他們在去年的首付款提高的情況下,也維持在10%左右。而中國的造船企業多數會將首付款提高到20%到30%,甚至有些公司還將首付款提高到50%。所以中國的企業即便遭遇撤單,也有一定利潤。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