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年中,南京造船企業數量由原先的100多家減少到了36家,而造船業總產值卻由前年的80億元增長到了去年的120多億元。“想造船到南京,造好船到南京”已成為業內共識。這其中有多個強勁的推動力:南京船檢部門引導小型造船企業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通過引進培養高素質人才,逐步形成了專業知識結構合理、管理服務規范有序的驗船師梯隊;引入“第三方檢測監理”管理機制;通過嚴格的執法和優質的服務,明顯提高了造船質量和行業美譽度,形成了以黃金山為代表的南京船檢團隊的優質品牌形象。
為此,本報特辟“南京船檢風采”欄目,全面報道南京船檢在引導、規范行業,提升人員素質,科技和管理創新,執法與服務并重等方面的經驗做法。
9月18日,記者走進南京四通船務有限公司所屬的船廠,迎面看到巨大的船臺上,兩艘2.05萬噸級散貨船已進入了總裝階段。船臺的左側方是分段施工車間,高聳的龍門吊緊挨在一旁。繞過船臺便是零部件加工車間,先進的數控機床精準地加工各種各樣的零部件。這是記者看到的一個船廠繁忙的景象,也是南京造船行業繁榮發展的一個縮影。
“這種造船情景要是在10多年前簡直不敢想象”,一位業內人士說,那時的造船是作坊式的,場地簡陋,技術、設備落后,質量難以保證。而改變這一狀況的正是南京市地方海事局和以黃金山為代表的船檢團隊。
“引導造船行業健康發展,我們要主動作為。只有造船、航運發展壯大了,船檢才能做大做強”,南京市地方海事局局長、南京市船檢局局長仲愛兵開門見山地說,“離開了船舶制造業和水上交通運輸行業,船舶檢驗事業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抓檢驗 促進制造、航運共發展
在抓船檢,促進船舶制造、航運共同發展的進程中,南京船檢以打造“優質船檢”品牌為契機,始終強調和引導“造、檢、航”齊頭并進、同步發展、共同提高。2005年,南京市船檢局提出了在全市建設有南京特色的船舶修造基地,打造南京的船型品牌、質量品牌、誠信品牌,規劃建成了棲霞八卦洲、浦口橋林鎮、江寧區江寧鎮和高淳船舶工業園區三個船舶修造基地、一個工業園區。近3年來,南京市船檢局堅持每年出臺《南京市船舶修造業發展指導意見》,規范引導行業發展,船舶修造業已被市政府列為先進制造業發展,出臺了《南京市船舶工業發展指導意見》。全市船舶修造業從原來的100多家船廠減少到目前的36家,全市造船業總產值達126億元,實現了從傳統整體造船到現代分段造船、從自造自用到為周邊省和為全國造船的轉變。
不僅如此,南京市船檢局還盡心竭力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持。2006年,該局提出實施“個十百千”工程,重點服務一個基地、十個船廠,培訓100名船舶修造業管理人員和1000名技術工人(重點是船舶冷作、電焊工的培訓)。其中,與江蘇科技大學聯合舉辦船舶工程專業證書班,134名學員已于去年8月結業;今年船檢部門已免費培訓船廠急需的專業人才770名,超額兌現了市交通局年初向社會推出的2008年度“免費培訓造船專業人才500名”的公開承諾。近幾年來,船檢部門培訓各類造船人才1824名其中船廠技術工人1450名專業技術人才374名。
“目前我們正委托江蘇科技大學編制《南京市船舶產業發展規劃》,對整個南京市船用產品生產進行長期規劃。”仲愛兵告訴記者。
抓整改 提升行業發展本質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規范造船市場,以黃金山為代表的船檢團隊通過規范服務,積極引導和推動航運公司淘汰安全質量沒保障和船況差的運輸船舶,提高全市船舶整體安全質量,增加船舶運輸能力,降低船舶總體船齡,增強全市航運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走本質安全型、市場化和規模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從2000年到2002年,船檢部門清退了有安全隱患的船舶220艘;2003年至2004年,結合規范對所有檢驗的客船、危險品船、集裝箱船進行檢查整改;2005年至2006年結合全國低質量船舶整頓,對全市2002年1月1日以后建造的50米以上的內河船及60米以上的海船進行了附加檢驗。同時加大對違規造船行為的查處力度。近年來,船檢部門對275艘違法造船進行了處理和處罰,并加強新建船舶開工前檢查,嚴格落實節點管理和流程控制。
通過近幾年清退隱患船舶、集中整改客船、危險品船、集裝箱船等特種船舶、整改低質量船舶等一系列規范服務的措施,使轄區內在冊檢驗登記船舶的總體船齡降低了6年,船舶質量和安全技術狀況有了明顯提高。
近年來該局積極深化文明誠信創建活動,全面推行船檢質量管理,堅持文明誠信建設向服務對象延伸,推動船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和船廠船舶修造質量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2005年開展“三信工程”的基礎上,將創建標準重新修訂,推動服務對象的誠信管理水平。一批船廠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產生了一批質量誠信船廠和文明誠信機務單位,同時也促進了南京優質船檢的創建和船舶建造質量的提高。3年來,全市共有14家船廠獲得質量誠信單位稱號。“想造船到南京,造好船到南京”已成為業內共識。
抓質量 確保修造規模、水平雙提升
“南京市造船業應該在提質量、上規模、上水平的基礎上實現快速轉型。”談到下一步如何引導造船行業發展時仲局長說。
談及“提質量”時,仲愛兵說,為保證南京造船質量的提升,我們的船檢在服務更為周到的前提下,管理將更加嚴格,違規行為處罰要加重,船舶質量是安全的源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決不會姑息任何一個有悖于船舶質量的行為;我們決不希望有關船廠因為板材不合格、焊接不到位、工藝不合格而因小失大;我們決不讓極個別不負責任的管理行為、建造行為影響整個南京造船的形象。
對于“上規模”,仲愛兵解釋說,要按照適應船舶大型化的要求,盡快實現由沿湖造船到沿江造船、從造內河船到造沿海船的根本轉變。南京造船要在2007年突破130萬噸的基礎上,“十一五”期確保150萬噸,力爭160萬噸的整體目標。
仲愛兵接著說,“上水平”就是要借鑒沿海省份的經驗、引入先進建造理念,逐步推行分段化、數字化造船工藝,不斷提高造船質量和技術水平。相關造船企業該上的設備要上、該聘請的技術人員要聘請、工藝該改進的要改進,南京的造船要有機遇意識、質量意識、規模意識、規范意識、品牌意識,不斷建造出高質量的船舶。(來源:航運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