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網站(www.ft.com)10月7日的報道稱,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亞洲造船企業正面臨需求驟減的局面,可能由此導致部分船廠破產。其中中國造船業遭遇危機沖擊可能尤為嚴重。
文章援引高管人員、銀行家及專家們的分析稱,造船企業的問題來自航運和銀行兩大行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船東取消或推遲了訂單,貿易放緩,加之銀行無力或不愿為船舶訂單提供融資。目前,全球大宗商品航運成本基準指數――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已跌至4個月前水平的四分之一。
文章同時指出,中國造船業遭遇金融危機的沖擊可能更為嚴重。中國正挑戰韓國全球最大造船國的地位,但中國許多新成立的造船企業屬于私人所有,需要籌集更多資金進行擴張。
文章援引香港船東會執行董事包榮(Arthur Bowring)的話稱,目前“銀行正退出新船融資業務”,“在全球經濟這么不確定的時期,造船產能的發展如此龐大,實令人堪憂。”
文章指出,亞洲造船廠到2011年的訂單全滿,亞洲造船業有如此業績,得益于亞洲經濟長達十年的繁榮。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仍可為較大型和效率較高的造船企業提供一定的緩沖。
文章援引租船經紀商華林集團(Wallem)常務董事邁克爾-伯利(Michael Birley)的話稱,目前“業務普遍迅速降溫,大型船舶受影響最大”,“肯定目前有些訂單是無法完成的”。 來源:國家商務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