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要求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行動計劃》提出,面向船舶等重點領域,加快推動基于5G、窄帶物聯網(NB-IoT)等技術的主動標識載體規模化應用,部署不少于3000萬枚,建設各類主動標識載體可信管理平臺,推動主動標識載體規模部署。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3年在10個重點行業打造30個5G全連接工廠,打造3~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基本建成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20個區域級分中心和10個行業級分中心;重點企業生產效率提高20%以上,新模式應用普及率達到30%;培育發展40個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形成1~2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培育5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
《行動計劃》指出,2021~2023年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應以支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為目標,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統籌工業互聯網發展和安全,提升新型基礎設施支撐服務能力,拓展融合創新應用,深化商用密碼應用,增強安全保障能力,壯大技術產業創新生態,實現工業互聯網整體發展階段性躍升,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到2023年,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量質并進,新模式、新業態大范圍推廣,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行動計劃》共部署了11項重點任務,包括網絡體系強基行動、標識解析增強行動、平臺體系壯大行動、數據匯聚賦能行動、新型模式培育行動、融通應用深化行動、關鍵標準建設行動、技術能力提升行動、產業協同發展行動、安全保障強化行動,以及開放合作深化行動。同時,分別闡明了這些任務的具體內容、時間節點與責任部門。其中,《行動計劃》要求,到2023年,國家頂級節點具備標識、域名、區塊鏈等綜合服務能力,標識注冊總量超過150億,日均解析量達到千萬次量級。
此外,《行動計劃》強調,要通過加強組織實施、健全數據管理、拓寬資金來源、加大人才保障四方面為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提供保障,滾動開展工業互聯網發展成效評估和產業監測評估。到2023年,推進工業互聯網數據共享行動,推動工業知識數據化沉淀,在不少于3個重點行業探索建立工業數據空間,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一批共享型工程實習基地。(來源:中國船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