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在武漢召開。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金鵬作了2016~2017年工作報告,會長郭大成作了題為《厚植發展優勢,破解發展難題,推動我國船舶工業行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講話。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陳民俊主持會議,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陳琪、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調研員陳穎濤出席會議。
郭大成在講話中指出,一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委正確領導和悉心指導下,船舶行業始終瞄準渡難關和做強兩大任務,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努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取得了一定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渡難關”取得階段性成果;以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為手段,由大變強邁出堅實步伐;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國際產能合作交流有序推進。
郭大成指出,全球造船業產業格局正發生微妙變化,歐美、中日韓和新興造船國家同臺競技,呈現出“橄欖型”的“三個陣營”的競爭格局。同時,需求低位、調轉升級、創新驅動、融資難題、風險防控將成為中國船舶工業未來10~20年面臨的“五個常態”。“渡難關”和“做強船”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船舶工業的核心任務。
在“渡難關”方面,郭大成指出,“抓訂單、抓建造、抓交船”是當務之急。在“做強船”方面,他提出,我國較長一段時間將處于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邁進的階段,應是“最具潛力的發展中造船大國”。因此,他重點就“做強船”八個方面的問題同與會代表進行了交流。在去產能方面,近年來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是,化解過剩產能仍是當前的重要任務,這項工作還需要繼續推進;在跨界聯動方面,要進一步深化與漁業、旅游業、基礎設施建設融合發展;在培育新動能方面,要在以綠色引領創新、智能推動創新、產學研合作促進創新等方面作出努力;在配套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對品牌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在產業鏈方面,要注重標準先行,推動發展服務型制造;在軍民融合方面,著重破除體制機制不健全、技術轉化率低、標準不統一的障礙;在融資方面,要開拓多元化融資渠道,最大限度降低杠桿風險;在國際合作方面,要積極探索適合企業自身的國際產能合作模式,以開放、包容、真誠、學習的態度,參與甚至主導船舶行業國際事務。
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船協2016~2017年工作報告、2016年度會費收支報告,以及增補、變更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的議案,關于發展中國船協會員單位的報告等。會議期間還舉辦了主題為“加快結構調整,引領船舶工業轉型升級”的研討會,圍繞國際新標準和新規范解讀、技術變革與智能制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轉型升級、精細化管理與降本增效、名企創新與品牌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交流探討。中國船級社、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等9家單位代表作了交流發言。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的常務副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或代表共170余人參加了會議。(來源:中國船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