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一場原本尋常的船舶商業拍賣會如此火爆。今年1月10日和6月14日由浙江船舶交易市場組織實施的兩場現場拍賣,平均溢價率分別達到81.41%和123.86%,其中單船溢價率更高達179.41%。
據了解,浙江船舶交易市場今年年初以來已舉辦了近20場商業拍賣。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是否意味著商業拍賣將成為船舶處置的“下一個風口”?
屢拍屢高
今年1月10日,一場“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完成了浙江船舶交易市場的“新年第一拍”:169人在拍賣會上“搶購”4艘萬噸級散貨船,起拍價總額5424萬元,總成交價達9840萬元,溢價率為81.41%,達到了該市場近年來現場拍賣溢價率的峰值。
緊隨其后,由浙江船舶交易市場組織實施的另一場商業拍賣更讓親歷者以“瘋狂”來描述其時的火爆,甚至有船東驚呼“價格太高了”而提前退場。6月14日,同樣也是4艘船舶,吸引了141家客戶“搶購”。其中“浙海359”號競價最為激烈,從646萬元人民幣起拍,競拍者頻頻舉牌,經過40輪加價,以1805萬元人民幣成交,溢價率高達179.41%,該溢價率多年未見。
最終這4艘船舶總成交價為6389萬元,平均溢價率達123.86%,將1月10日創下的高溢價率紀錄再次推到新的高度。據相關業內人士介紹,本次拍賣成交的船價相較于去年同期船價翻了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船舶交易市場今年年初以來已舉辦近20場商業拍賣活動,數量遠超前兩年總和,且近期還將有10艘船舶實施現場拍賣。
亮點在哪里?
近年來,航運市場持續低迷,航運企業破產清算日多,尋求司法途徑處置船舶的數量也日益增加。
2013年,浙江船舶交易市場與寧波海事法院合作,開啟船舶司法拍賣新模式。后因船舶拍賣工作難度增大,為突破傳統船舶拍賣方式下的困境,該市場運用“互聯網+”思維,于2014年推出“船舶在線競拍平臺”,首次通過網絡拍賣船舶。截至2017年6月,該市場已完成司法拍賣船舶200余艘,成交金額約21億元人民幣。
那么,與船舶司法拍賣相比,船舶商業拍賣的“亮點”在哪里?
上述兩場船舶商業拍賣的組織方―浙江船舶交易市場曾就為何選擇商業拍賣方式處置船舶資產向多位船東發出咨詢。受訪的多位船東表示,“專業、高效,能在最佳時機使資產價值最大化”是他們選擇商業拍賣的關鍵原因。
很明顯,對航運企業來說,一旦做出處置決定,誰都想盡快完成處置過程,以最大程度減少自身損失。但由于法院處置流程繁瑣、專業人員缺乏等原因,導致處置、交船、結算等周期較長,必定會給債權人利益造成損失。相反,商業拍賣方式由于處置周期短、服務更加細致,商業拍賣的“快進直播”顯然更讓航運企業心動。
據介紹,上述1月10日的船舶商業拍賣,該市場通過旗下 “航運信息網”及微信公眾號的推廣,并通過專業團隊的運作,從啟動到成交僅用了15天,而如果由法院處置,至少需3個月。
據透露,該市場近期還將對10艘船舶進行商業拍賣。由此可見,部分船東已經開始接受船舶商業拍賣這一新的船舶資產處置方式。
下一個風口?
上述兩場火爆且令人激動的拍賣場面,凸顯了商業拍賣的特點與優勢:公開性強、參與人數多、高成交價、高溢價率、影響力大。
目前,船舶出售主要采用的是船舶經紀模式,即賣方找經紀人,經紀人通過手上資源與買方建立聯系,進而在非公開模式下進行船舶過戶交易。
船舶經紀業是個傳統行業,雖發展歷史悠久,但信息不對稱、信譽等問題是阻礙船舶經紀業生存發展的根本。但隨著通訊技術不斷進步,互聯網日漸興盛,自媒體等不斷涌現,傳統船舶經紀的優勢日漸式微。同時,這種經紀模式的非公開性,必然導致客戶資源相對有限,無法像互聯網一樣在一定時間內窮極所有客戶。
而船舶商業拍賣則截然不同,其采用的是全公開、一對多模式,再加上互聯網技術、信息手段如自媒體(微信公眾號)的應用,則可無時限、無地域、短時間內發出巨量信息,用最新鮮的資訊獲得市場高度關注。
據浙江船舶交易市場主要負責人介紹,6月14日的拍賣公告在“航運信息網”及微信公眾號公布后一天內關注度高達5000多人次?!拔覀兝煤竭\信息網、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化手段,第一時間為客戶提供公開透明的信息公開服務,打破傳統經紀存在的信息傳遞遲緩和可靠性不足的缺點。”該負責人說。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來看,船舶商業拍賣是否能在未來成為船東處置船舶的首選方式,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畢竟,市場和用戶的反饋才能決定其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來源:中國船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