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天堂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三区,亚洲视频一级片,国产精品久久网站,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我國船舶工業發展面臨的五大問題值得關注 [發布時間]:2015-11-10

返回 打印

    10月10日,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二次會議在京召開。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在談到我國船舶工業發展面臨的五大問題時指出,我國船舶工業應當始終瞄準國際造船和海工裝備發展前沿,始終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家政策指向。船舶企業要抓住發展機遇,努力解決好定位與轉型問題、創新與強基問題、建造與服務問題、規模與效益問題、自律與他律問題等。
    (一)定位與轉型問題
    同企業座談時,經常聽到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抱怨”,希望能得到“國民待遇”,比如在科研投入、金融支持、政策扶持等方面得到國家更多的關注。同樣“抱怨”的還有國有企業,他們認為國家政策限制多、管得死、包袱重、開拓難等,希望能“松松綁”。由此可見,不管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合資企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很多企業在談到發展時,則信心滿滿。仔細觀察,感到這些企業無論是國企、民企,還是合資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能根據企業自己的優勢,在船舶與海工裝備建造市場上選擇一個比較準確的定位。也就是說,要在細分市場原則的指導下,根據企業自身特點選好自己的位置,并練好內功。在定位方面,建議在資金籌措、研發能力、建造實力、企業規模等方面優勢突出的大中型企業,應在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和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建造等方面發揮主導及引領作用。而優質中小企業,則要面向細分市場實施差異化競爭,朝“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在優勢領域形成特色和品牌。
    而處于“邊緣”的企業,如果自身定位困難,應盡早考慮轉型,尋求企業發展新路徑。另外,要在做足主業的同時,主動穩步升級。比如,散貨船、集裝箱船和油船三大主力船型是我國船舶工業的生產主體和銷售優勢,我們應在繼續保持三大主力船型優勢的基礎上,統籌考慮自身能力與市場需求實際,既不能只在產業鏈低端徘徊,也不能盲目追求高端,應該在保持量的基礎上向高端邁進。
    總之,“定位要準,轉型應穩”。在當前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關鍵時期,立足實際,準確定位,突出特色,均衡發展,才是促進我國船舶工業整體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創新與強基問題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企業沒有創新,就不會有活力,最終要被市場規律所淘汰。近些年,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陸續出臺了一些鼓勵創新的政策,有效促進了我國船舶工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今后創新仍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我們必須下功夫花氣力抓好。但是,我們不能在加強創新的時候,弱化了基礎性工作。
    為了加強基礎性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開展2014年工業強基專項行動的通知》(工信部規〔2014〕95號),決定2014年繼續實施“工業強基專項行動”。就如何推進這項工作,我們赴江蘇展開專題調研,先后走訪了船舶建造、海工及配套方面的八家企業。在南通我們重點考察了中遠川崎,因為,大家都認為這個企業是全行業企業管理的樣板。通過與企業領導交流和實地考察,我們了解到他們率先在國內實現了無余量造船,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但印象最深的是他們一直堅持全面質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傳統。
    總之,“強基唯實,創新蓄力”。企業應循序漸進謀發展,在強基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強基,兩者都不能忽視,都必須加強。
    (三)建造與服務問題
    船舶建造的能力和水平,是我們每個企業都十分重視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個企業最下功夫的工作。因為船舶建造的能力和水平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保障,所以絲毫也馬虎不得。
    對于服務的問題,在一些企業看來,可能就沒那么重要了,特別是在服務網點建設方面,差距就更大了。然而,實踐越來越清晰地表明,售后服務是企業實現贏利的重要途徑,是迅速占領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是船東選擇產品的重點考慮因素。而且,全球售后服務滯后,已經嚴重影響和制約我國船舶建造企業和配套企業的海外銷售業務。可喜的是,我們的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重視售后服務問題,并著手建設服務網點。
    總之,“建造為本,服務至上”的提法是值得思考的。以研發和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微笑曲線兩端部分在利潤蛋糕中所占比重較大。所以,加快國內外售后服務支撐平臺建設,擴展國際船舶產業服務網絡,不斷完善船舶產業鏈條勢在必行。
    (四)規模與效益問題
     “十三五”時期,我國船舶工業發展將進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在當前船舶市場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基本前提下,一味追求“向規模要效益”的傳統發展思路可能面臨嚴峻挑戰。
    企業發展,應始終堅持效益導向原則。效益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任何生產經營行為都要在效益最大化的基礎上開展。前面提到的信心滿滿的企業無不是效益比較好的企業。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董強上任不久就凝練出“堅持做穩主業、堅持效益導向、堅持強化管理、堅持質量至上”的指導方針,值得大家學習借鑒。堅持效益導向應堅持實事求是,欲速則不達。任何企圖跨越歷史階段抄近路、走捷徑的做法都將是不牢固的,甚至是危險的。比如,有的企業在發展根基尚不穩健、生產特色尚不突出、資金實力尚不硬朗的情況下,就盲目擴大企業規模,結果上了規模、沒了效益,甚至規模也沒上去,就危機四伏。企業是肌體,效益是血液,規模是骨架。正確處理三者關系,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前提,事關企業生死存亡。
    總之,“規模適度,效益優先”。規模和效益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沒有效益的規模,是烏托邦帝國,是經不起考驗的“紙老虎”;沒有規模的效益,是小富即安,是缺乏鴻鵠之志的“燕雀”。越是在穩增長的關鍵時刻,越要統籌考慮規模與效益的關系問題,做到兩者兼顧,協同發展。
    (五)自律與他律問題
    國際船市近年來深陷周期性低谷,給我國船企經營帶來了嚴重影響,“接單難”“交船難”“盈利難”成為船市寒冬的關鍵詞。國內船舶市場惡性競爭、低于市場價格接單等違背行業規則的現象時常發生,中國船舶工業面臨雪上加霜的局面。如何提升整體競爭力是我國船舶工業實現由大變強的關鍵。我想,加強企業自律和他律至關重要。
    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競爭,通過競爭才能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船舶工業需要競爭,也只有在競爭中才能發展。但是,競爭應該是有序競爭、公平競爭,任何惡性競爭的結果都將是一把“雙刃劍”。實際上,個別企業已經飽嘗惡性競爭帶來的苦果,低價從別人手里爭來的訂單不但沒有給自己帶來效益,反而使自己陷于連年虧損的泥潭不能自拔。因此,企業要加強自律建設,堅守“利己不損人”的底線思維。同時,市場行為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更多需要通過行業組織制定行業規則規范、誠信經營公約等作為共同遵守的約定,以有效抵制惡性競爭,實現監督企業、規范行業、維護公平的目的。這就是他律。
    總之,“自律是本,他律是基”。企業既要規范自身生產經營行為,提升企業“文化修養”和“道德素養”,做到嚴于律己;又要遵循行業規則規范,接受行業組織和同行的監督,接受他律,做到誠信經營。
    同時,船舶工業還應重視“人”和“物”的關系。我們通過調研發現,很多企業在物力、場地、設備方面的投入上都是很下功夫的,但對人的投入往往不夠。我們一定要在“人”上下功夫,包括在企業文化的建設上。船舶工業還要重視體制機制改革。下一步國有企業改革也會涉及混合所有制的問題,體制機制尤其是決策機制改革應成為國有企業改革實行混合所有制關注的重點,機制改革的重點要尊重國有企業家的地位,使其按照企業的規律行事。

(來源:中國海洋工程網 郭大成)

Copyright ? 2008 www.jjrw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主辦方:舟山市對外經濟貿易企業協會 技術支持:舟山三合商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