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的權利要求書非常重要,應準確地界定受保護發明創造的范圍,否則相關權利可能得不到保護。”近日,有法律專家在一次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實務專題講座上,結合自身了解的實際案例,提醒船企應當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切實維護企業和員工的專利權利。
發明成果應推廣
據了解,大中型船企經常通過勞動競賽、“五小”活動、合理化建議等各種形式的活動,來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技術的改進。在此過程中,企業員工通過創造性地進行技術革新,能夠產生部分實用價值很高的發明創造。這些發明創造一般是工裝的制作、工藝的優化等,但這些發明創造所具有的知識產權有時并不被生產人員看重。部分船企內部人員認為,這些發明創造對企業生產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在市場上并沒有大范圍推廣應用的商業價值。
對企業內突出的發明和創造成果,船企會積極支持和鼓勵員工進行專利申請。由于專利申請人大多來自生產一線,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意識薄弱,因而申請時可能未完全按專利申請的程序和規范行事。記者了解到,有船企員工在以論文形式展示成果時往往對參數、圖片、使用效果的描述十分準確、全面,但撰寫專利申報材料時常常需要“返工”。就一些已獲得專利的成果而言,有關方面對權利保護的要求比較模糊。
實際上,一些船企員工提出的裝置、工藝、步驟、過程非常貼近實際使用需要,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和實用性。同時,其開發的部分技術方案盡管在當前不具備實際應用的條件,但隨著技術條件的成熟,也會逐步顯現出很高的應用價值。法律專家認為,這些技術成果顯示了船企自主創新的能力,應用于實際生產的前景比較廣闊,因此船企及相關人士應該積極申報專利,重視專利權利的保護。
專利保護有講究
法律專家認為,界定受保護發明創造的范圍是處理專利權糾紛案件的一個難點,準確界定專利權保護范圍是認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侵權的前提。申請人應當在權利要求書中清楚而準確地界定受保護發明創造的范圍。《專利法》第五十九條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為準,簡要說明可以用于解釋圖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
目前,船舶技術領域專利數量增長迅速,船企對專利權日益重視。不少船企開展了知識產權保護、專利申請等相關實務方面的培訓和講座,使得員工了解了知識產權相關知識,增強了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業內人士表示,對船企來說,不論專利技術含量高低,專利申請都不僅是員工個人的行為。若專利保護范圍界定不當,企業將來也有可能受到損失,不利于營造技術發明與創新的氛圍。
近年來,有船企在引進、消化、吸收、創新技術的過程中,陷入知識產權和專利權糾紛而成為“被告”的案例,為社會提供了很好的警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和現實意義。專家分析,特別是在涉外侵犯專利權糾紛的案例中,由于原告專利權保護范圍明確、具體,侵權方在訴訟或仲裁過程中只能將爭議的焦點放在作出相應賠償的額度上。除此之外,船企還應培養熟悉專利申請和維護、專利保護、專利信息檢索和分析等技巧的法律人才,完善企業專利管理流程及構架,以確保專利申請不留隱患,有效保護專利權人的利益。(來源:中國船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