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全球船舶融資業折戟沉沙,大量融資巨頭紛紛撤離時,中國卻高調亮相,擴大市場,戰略升級,令很多實施戰略撤退的歐洲銀行頗感意外。
日前,我國首個船舶融資中心---國家開發銀行船舶融資中心在大連宣告成立。對此,有媒體稱,正當德、法等國在船舶融資市場上“一敗涂地”時,中國卻以驚人的速度和規模沖向船舶融資高地,中資銀行正在從船舶融資市場的參與者轉身為市場巨擘。不難看出,國內金融機構對船舶融資的態度正日漸積極。這對于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一直受困融資難的航運和船舶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然而,中國是否真如某些媒體所言,能擔負起全球船舶融資重任,從而帶來世界船舶融資格局的重大變革呢?
歐美銀行英雄氣短
從傳統意義上講,歐資銀行系(包括北歐、德資、法資銀行系)一直以來是全球銀團船舶融資的主要支柱,長期占據60%~70%的市場分額,亞太地區(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銀行近幾年份額上升,從20%上升到近30%,美資銀行系對船舶融資業務參與相對較保守,市場份額一般在10%左右。根據希臘船舶金融咨詢公司Petrofin Bank Research的統計數據,全球船舶融資銀行前五位分別是德國HSH、挪威DNB、德國DeutscheSchiffsBank、瑞典Nordea、英國Royal Bank of Scotland。前20位名單中,外資銀行占了18位,我國的中國銀行以融資額132億美元居第13位,中國進出口銀行以融資額130億美元居第14位。此外,中國工商銀行以融資額47億美元居第26位。從整體來看,外資銀行占據了國際船舶融資的絕對主導地位,前10家銀行的融資總額占到了全球國際船舶融資總額的50.9%,我國三家銀行的總融資額尚不及排在第三位的德國Deutsche Schiffs銀行,市場份額約為7%。
全球金融危機在2011年9月向實體經濟蔓延后,歐美船舶融資銀行由于資金流動性出現嚴重問題,加之航運走低、船價下滑,船舶融資大門基本關閉,致使船東由于無處籌錢而大幅縮減新船訂單量,有的還延期付款、延期接船、撤銷新船訂單,甚至棄船。德國商業銀行和法國興業銀行已相繼宣布退出船舶融資業,這或許可以視作歐美外資銀行縮減航運融資業務的標志性事件。有傳聞稱,為新造船業務提供融資業務的銀行已經從5年前的50家縮水到了目前的15家。即使是繼續保留船舶融資業務的銀行,也普遍提高了對航運業、造船業的融資審核標準,嚴格把控資金風險,使得船東要從這些傳統銀行手中融資變得愈發困難,融資數量大幅萎縮。Petrofin Bank Research稱,2012年,世界排名前40的船舶融資銀行貸款總計4221億美元,占總貸款的88.9%。其中,德國北方有390億美元,緊隨其后的是挪威DNB銀行,敞口為260億美元,排名3~6位的分別是德國商業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和北歐聯合,各家的敞口分別為255億美元、182億美元、180億美元和175億美元。按比例來看,以上6大行敞口占總量的比例從2011年的35%下降到34.2%,下降近1個百分點。歐洲排名前40的銀行,敞口比例下降更為明顯,從2011年同期的81.7%下降到2012年的75.1%。
這樣的局面主要緣于以下兩方面。首先,歐洲重要的船舶融資銀行均大量持有歐債貸款,歐洲銀行業金融機構受到歐洲債務危機惡化的嚴重沖擊,一些歐美銀行甚至不得不通過裁員和拋售資產的方式來提升資本金的充足率。其次,新確立的《巴塞爾協議Ⅲ》對歐美銀行帶來了很大沖擊。該協議規定,截至2015年1月,全球各商業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限將從現行的4%上調至6%,由普通股構成的“核心”一級資本占銀行風險資產的下限將從現行的2%提高至4.5%。這些規定使歐美銀行不得不縮小資產負債表規模和業務范圍,同時提高儲蓄資金以避免潛在的資產損失,因此,在航運業蕭條時期,船東、船廠所能得到的貸款自然大打折扣。
中資銀行閃亮登場
正當全球船舶融資業折戟沉沙,大量融資巨頭紛紛撤離時,中國卻高調亮相,擴大市場,戰略升級,令很多實施戰略撤退的歐洲銀行頗感意外。
其實,近年來中資銀行大力發展船舶融資業務的意愿一直十分強烈。因為他們認定,產業轉移的規律是不可逆轉的,這預示著船舶產業在中國具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是不折不扣的“朝陽產業”,投身船舶融資領域有利可圖。然而,為何之前中國沒有在如此誘人的利益面前大舉擴大融資規模,反而在巨大融資需求面前表現得異常謹慎和冷靜?理由很簡單,他們在等待一個最佳入市時機。正如股民投資股票一樣,市場價格最低的時候就是買進的時候。當然,各家銀行對船市的最低點都有自己的判斷,只有他們認為船市即將到底時,才會大舉進入。
航運景氣時期,當一心撲在汽車和房地產等產業上的中資銀行通過保函業務開啟船舶融資之門后才發現,推動全球航運業和造船業發展的高端船舶融資業務基本控制在歐美銀行手中,要從他們那里爭奪市場份額,僅憑自己短短幾年的粗淺經驗和非專業的人才隊伍,幾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在金融危機爆發,歐美船舶融資巨頭紛紛退縮的時候,國內銀行發現了機會。
建設“航運強國”、“造船強國”加速推進,“海洋強國”戰略吹響號角,再加上,船市已經歷了幾年的深幅調整,一些銀行認為入市的最佳時機已經到來。因此,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日前在大連設立首家船舶融資專業銀行,服務的目標客戶鎖定為國內造船企業、航運企業以及在國內船廠訂造新船的海外船東。除國家開發銀行外,國內多家金融機構這段時間在船舶融資方面均有新動作。如國內重要的船舶融資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