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最大規模生產銷售全硬螺桿的企業、中國最早生產銷售無鹵螺桿的企業、中國生產精密螺桿和機筒最大的專業制造商之一……位于金塘鎮的浙江華業塑料機械有限公司擁有多項中國之最稱號。作為國內最大的精密螺桿專業生產企業之一,其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較大比例,成為螺桿行業里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企業的創始人―――夏增富。
1987年,20歲的夏增富憑借在一家企業跑供銷時積累的經驗和對市場的判斷,以5000元開辦了一家家庭作坊式小螺桿廠。“創業初期,我只是個門外漢,僅僅看中了當時的螺桿行業技術含量低,利潤空間大。”夏增富說,當時,許多企業把眼光放在了寧波、上海市場,他便獨辟蹊徑,到廣州開拓市場。當時廣州在螺桿銷售方面有很多空白,產品價格也比上海、寧波等地高出30%左右。經過一番打拼,夏增富在廣州掘到了第一桶金。
與此同時,夏增富發現金塘的螺桿生產走的都是低端路線,多數企業技術上主要依靠引進和仿制,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打的也都是價格戰。如何才能在行業中突圍?經過一番思考,他決定在質量和創新方面下功夫。之后,夏增富走進學校報讀塑料機械專業,彌補自己專業知識方面的缺乏,還前往國內外各地考察塑料機械制作工藝。此外,時刻關注行業內最新科技發展動態,花重金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招聘專業技術人員,對標國際同行,提高產品質量,進而打響品牌。“我們現在每個產品從生產到出廠共有16道檢查工序,并可以掃描二維碼實時了解進程。”夏增富說,在產品質量保障上,企業采取前道為后道負責、后道對前道進行檢驗的方法,加上專業檢驗員把關,實現了高品質的產品輸出,螺桿品質可達100%合格率。
做大不做精,意味著抗風險能力弱,這更加堅定了夏增富持續走創新之路的決心。夏增富每年會投入一定資金用于新產品的研發,并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走差異化路線。“要想與國外同行競爭,除要有價格競爭優勢,還需通過工藝改進控制內部成本。”如今走進“華業”的生產車間,自動化生產設備達70%以上,確保了產品生產加工的高標準、高品質、高穩定性。
隨著企業的發展,夏增富發現傳統的管理模式逐漸顯露弊端。為此,“華業”新廠房落成時,專門引入了全球知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專業團隊,幫助企業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運營系統、管理架構等。“原來的螺桿車間,設備按相同工藝擺放,每完成一道工序,就裝運到下一道工序區,費時費力費成本不說,有時還會產生磕碰,導致產品質量下降。”夏增富說,如今廠區內的產品根據生產工藝流程擺放,節約了人力和成本。企業還不斷在企業管理上實現創新,計劃打造智能制造模式,通過數字化管理,實現更好地發展。
作為區工商聯主席,盡管企業管理工作繁忙,但夏增富仍堅持開展調研,積極參政議政。若同行在發展中遇到瓶頸,他總積極提出意見建議,幫助企業破解難題,為我區螺桿行業發展貢獻力量。(定海 胡思佳 朱專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