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舉行,我市共有4個科技成果項目獲省科學技術獎,其中揚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洋大學共同承擔完成的“船舶鋼材預處理生產線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船舶鋼材預處理生產線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建立一套滿足PSPC新規范的新型生產預處理線,提高鋼材預處理性能,達到預處理后鋼板表面滿足PSPC要求。”在揚帆集團船舶設計研究院船體室主任柳向陽眼中,隨著這項技術的應用,船廠節省能耗提高效率的同時,沖砂房產能成倍擴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人的危險度。
一直以來,船舶鋼材預處理流水線存在作業死角、殘留物超標、返工率高等問題,隨著國際造船業競爭日趨激烈,PSPC(所有類型船舶專用海水壓載艙和散貨船雙舷側處所保護涂層性能標準)等國際規范出臺,對于眾多造船廠家來說,在技術上突破,通過節省資源和能源,減少或消除環境污染成為企業最大的競爭力。
從2013年開始,柳向陽與他的科研團隊一起對揚帆集團東海岸船廠鋼材預處理車間進行改造創新,“改造中,我們對流水線的關鍵環節進行研究和攻關,將流水線預熱能源從柴油替換為乙炔,優化了噴砂和除塵裝置,改進了溫度和行進速度控制系統。”柳向陽告訴記者,新的流水線不僅滿足國際規范要求,分段完工后仍有75%的車間底漆得以保留,這樣即可在后續的分段建造中避免全面去除車間底漆,只需要對破損區域進行沖砂即可。
節省能耗8%、降低成本2%、沖砂房產能提高1.5倍,新技術的應用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為揚帆集團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綠色造船一直是我們企業努力的方向,采用先進技術節省資源和能源,減少或消除環境污染,且對勞動者(生產者和使用者)具有良好保護,它為我們帶來的不僅是成本大幅下降、產品效能顯著提高的“雙贏”局面,更帶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生存之道。”揚帆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該集團多項科研榮獲省市科技獎項,多項技術成為未來船舶科技發展方向。
據了解揚帆集團目前手持訂單23艘,訂單總量約81萬載重噸,合同總金額約7.7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1.2億元。
(揚帆集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