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棋局,能識局者生,善破局者存,掌全局者贏。企業亦然。
如果把“江海聯運”的國家戰略比作一盤棋局,那么身處其中的企業如能識局、破局、布局,則企業未來可期。大本營扎根于朱家尖的和潤集團,就是這樣一家企業。在對接和實踐“江海聯運”的國家戰略中,和潤集團積極探索,正在描繪著自己的“江海聯運夢”。
“江海聯運”新航線開辟
12月10日10點18分,和潤集團位于江蘇揚中的江蘇中海糧油產業園區舉行了“北糧南運 江海聯運――錦州港與揚中港班輪首航儀式。從錦州港出發的、載著4.23萬噸玉米的“安民山”號運糧船,當天停靠和潤集團江蘇潤華物流有限公司碼頭并卸載玉米。這預示著,和潤集團的“江海聯運夢”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錦州港―揚中港的北糧南運班輪開通之后,運糧船每月可往返兩地2到3次,年運送糧食可達100萬噸以上。
近年來,東北地區的糧食,尤其是玉米連年大豐收、產量不斷增加。與此同時,隨著長江流域的畜牧業和飼料工業的快速發展,長江流域對糧食的需求量不斷攀升,加之鐵路運糧能力提升遭遇瓶頸,使得江海聯運成為了北糧南運的又一重要手段。
但是,以往大型遠糧船從渤海灣出發后,進入長江時,受航道條件影響,如果不減載,最多只能到達江蘇南通的新華港。而隨著長江航道的疏浚,和揚中港全方位的崛起,使得這一運糧路線又進一步向內延伸。
“現在,運糧船可以直航到我們揚中,比原來的運糧船停靠港向長江以內多延伸了100公里。而這個100公里,意味著可以減少終端用戶的不少物流成本。”江蘇中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朱瑞龍說。
據悉,和潤集團江蘇中海糧油產業園區地處長江黃金水道要沖,是繼舟山和武漢之后,和潤集團投資的又一個大型糧油儲運加工基地。該園區占地1500畝,于2015年投產,擁有日處理4000噸大豆和2000噸菜籽的生產線各一條,每年可以為華東地區提供150萬噸優質大豆油和80萬噸優質菜籽油。
沿長江物流鏈正在形成
錦州港與揚中港之間的北糧南運班輪正式開啟,使和潤集團江蘇中海糧油產業園區邁入發展的新階段,進而為和潤集團打造沿長江物流鏈,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和潤集團在浙江舟山、江蘇揚中、湖北武漢等長江流域地區設立的多個大型糧油加工物流產業園區均已建成。
其中,中海糧油是舟山臨港工業的第一個項目,投產當年就拉動全市工業生產總值近10個百分點。作為國內大型糧油產銷一體化企業,中海糧油長期與國際四大糧商、國內大型糧油企業合作,年加工收入近百億,產品不僅可以供應國內市場,還能遠銷東南亞。 以江蘇中海糧油產業園區為中轉基地,來自東北地區的糧食可以通過江南豐富的水運資源,銷往南到浙江杭州、北及江蘇徐州的廣大地區,同時并可以經長江水道輻射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和潤集團武漢中海糧油產業園區,則可以中轉、分駁來自巴西、阿根廷、美國的進口糧油產品和北糧南運戰略格局的國內糧油產品,服務于長江中上游地區及西南地區。
同時,和潤集團位于四川瀘州、成都的大型糧油加工物流項目也正在有序推進中,預計2017年將全面建成投產。
這些大型糧油加工物流產業園區,猶如一個個支點,不僅支撐起了和潤集團沿江物流鏈,同時也支撐著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的糧食安全。
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其實,為了實現企業自己的江海聯運夢,和潤集團一直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早在10年前,我們企業就秉持著‘和而不同,潤澤天下’的理念,開始建設‘海外內運’‘北糧南運’‘江海聯運’的現代化物流體系。”和潤集團董事局主席虞松波說。
多年來,和潤集團追夢筑夢,以舟山為起點,以長江為主軸,基本建立起了完善的通江達海、江海聯運的物流網絡,初步形成了沿海和沿江兩條物流鏈,貫通了美國、阿根廷、巴西、東南亞等地的全球物流鏈。
其中,從北到南在中國沿海形成了遼寧營口、河北滄州、浙江舟山、福建莆田、廣東珠海、廣西北海的沿海物流鏈;從東到西在長江沿線形成了浙江舟山、江蘇揚中、湖北武漢、四川瀘州,直至成都的沿長江物流鏈。
未來,待和潤集團完成所有規劃布點的建設后,和潤集團將形成年加工1200萬噸以上的糧油加工能力,實現年產值1000億元以上。同時,還將購置100艘長江內河運輸船,并進行專業改造,著力打造國內二程專業糧食運輸船隊,加快糧油產業向縱深拓展。 (黃璐薇 虞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