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協會秘書處走訪了舟山億洋氣體有限公司,柯國梁總經理向我們介紹了企業的情況。億洋公司成立于2004年,次年投產,至今已有10多個年頭;從生產經營情況來看,前6年發展比較順利,特別是2008、2009,每年產值有1億多,利潤率達到20%。柯總說,當時生產工業氣體,在舟山我們是第一家,那時政府大力鼓勵發展船舶工業,而氣體是船廠切割必用之物,用量比較大,有發展前景,所以下決心上了這個項目。產品出來以后,受到市場歡迎,和相關船廠簽訂了供貨協議,而且價格不錯,企業的經濟效益相當好,老板員工都非常高興,認為這個廠辦著了。
但是好景不長,從2011年開始,形勢急轉直下,產值嚴重滑坡,利潤大幅下降,企業處于半開半停狀態。柯總分析了導致企業陷入困境的原因,他說,一是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造船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億洋”有兩個大客戶,因為造船虧本,倒閉關門,停止供貨,1000多萬元貨款也難以收回;還有幾家船廠,業務減少,供貨數量也持續下降;二是本地生產氣體的廠家增加,產能出現過剩。當時有人看到制造氣體能賺大錢,都爭相投資辦廠,而上面也沒控制,象辦船廠一樣,你辦我辦大家辦,結果有不少陷了進去;三是外地氣體打入舟山市場,本地產品受到嚴重沖擊。一些大陸貿易商,看到舟山有眾多船廠,都搶著擠進來,而且價格比本地氣體便宜,進行低價銷售,惡性競爭,最后弄得兩敗俱傷。面對嚴峻的形勢,企業難以為繼,老板果斷停止氣體生產,2012年轉型做貿易,依托原來一些老客戶的氣體用量,安排車輛到大陸拉貨,再把產品賣給船廠,但產值與最高年份相比下降80%,利潤下降50%多,企業生意平平,保本經營。
對于“億洋”,柯總說前6年形勢很好,后6年情況不妙,幸虧辦廠早,3000多萬元投資款全部收回,而且還有結余,否則后果難以設想。現在做貿易生意,雖然沒有什么利潤,但還過得去,老板忖得很明白,要求也不高,只要工人養得過,保本就行。對下步發展,柯總說老板又在搞新項目,大家都期盼新項目早日開張。(協會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