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碼頭邊,1艘“黑不溜秋”的船舶正停在船臺上。公司副總經理徐宏勛告訴記者,別小看這艘船,這是5600立方米的超低溫冷藏運輸船,其建造填補了國內空白。
從建造散貨船到建造特色遠洋漁船和特種工程船,徐宏勛說,一年多的時間,增洲已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子。“現在市場上有單子我們也不敢亂接,尤其是三大主力船型,受資金、價格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接得越多問題也越多。”徐宏勛強調這僅是個人觀點。
增洲從2008年9月局部投產后就遇到了金融危機,這讓他們往前走得非常謹慎。早在2011年底,他們就開始調整產品結構和人員結構,員工人數從最多時的4000多人縮減到現在的1300余人,生產也從高速進入怠速,開始緊練內功,走打造特色船道路。
在增洲,記者看到碼頭邊停著3艘已基本完工的超低溫金槍魚船;分段車間里,2艘6000立方米的耙吸式挖泥船剛開始生產……徐宏勛說,船舶修造行業不會消失,“熬過”金融危機,企業就有生存和發展的機會。正因為有這樣的信心,他們提前申請了漁船建造企業資質,今年新接訂單17艘,以47~52米超低溫金槍魚船、76米魷魚釣兼秋刀魚船、超低溫冷藏運輸船和挖泥船、節能型散貨船等為主。
“世界范圍內船舶修造產能過剩已經存在,我們預計市場轉好至少還要5年,但即便轉好也回不到過去的鼎盛期。”徐宏勛告訴記者,對于增洲來說,目前是維持生產,走特色船路子,同時利用船市低迷期的“洗牌”,招收管理人才和研發人才,積蓄力量,期待新一輪機遇的到來。
如何幫企業熬過寒冬,政府也在積極努力。記者從定海區經貿局獲悉,該區正在加緊船舶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市里現在每年安排了不少于6000萬元的船舶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定海區將重點用于龍頭企業培育、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兼并重組、市場開拓、平臺提升等方面的補助和獎勵。同時,結合區域經濟環境和企業自身特色,該區對12家船舶企業與4個船舶項目制定《擬調整船舶企業(項目)具體情況細化表》,并通過引進人力資源、培育企業船舶研究院等方式,全力扶持船舶企業發展。
有信心才有未來,善創新才有出路,會轉型才有“錢”途。挺過去,希望就在前方! (幸笑薇 徐祝君 錢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