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于2012年12月17日國際商報)
明年全球外貿形勢將如何發展?商務部研究院世經貿研究部副主任陸燕給出的預判是“高風險”和“低增長”。
陸燕表示,“高風險”是指2013年全球經濟和貿易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發達國家經濟前景仍不確定。歐債危機未來是否能夠被控制住?美國又是否能有效避開“財政懸崖”?日本第二、三季度的經濟增速出現了負增長,大選后日本經濟能否迅速走出衰退等問題都前景未卜。
新興經濟體發展前景也不容樂觀。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新興市場經濟體宏觀經濟運行波動劇烈,經濟增長降速,資本外逃,都不約而同地受到穩增長、防通脹和調結構的“三面夾擊”,面臨著抑制資產泡沫、控制通脹的壓力。新興經濟體明年能否實現穩定增長也不得而知。
“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一直被歐債危機所綁架,所以目前來看,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危機的解決還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去杠桿化的經濟調整過程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這就會對消費產生抑制作用。”陸燕說,“雖然目前我們看到了這些問題,但這些問題未來究竟如何發展還很難說。”
此外,全球貿易壁壘和貿易限制性措施問題將一直存在,在各國經濟出現問題之時影響會更加突出。陸燕認為,雖然貿易壁壘的壓力在增強,但總體可控。不過作為貿易大國,中國要格外關注這一因素,中國企業要避免壓價競爭。
進入今年9月份以來,各國加緊推出宏觀政策,美國推出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日本計劃用預算資金刺激顯著放緩的經濟,新興經濟體也在放松銀根刺激經濟。陸燕表示,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明年的經濟,但這種改觀不會很明顯。
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2012《國際貿易環境發展概覽》年度報告顯示,2012年全球貿易增長率僅為2.5%,增速比2011年下降50%。報告預計,2013年的全球貿易增長率為4.5%,仍低于過去20年5.4%的平均增長水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預測明年全球經濟增長狀況“只可能是小幅增長”。
陸燕強調,從增速來看,2012年新興市場仍要快于發達國家,但受發達國家的影響,這種增速和力度與自身相比也在放慢。特別是今年以來,發達國家消費需求下降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影響很深刻,這種影響力度甚至與2009年金融危機時相似。
她建議,各國要在振興多邊貿易體制方面作出新的更強有力的承諾,以推進貿易開放的方式來應對放緩的全球經濟增長。世界經濟需要更多的貿易以擺脫持續的衰退。(滕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