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 融資機構也“兩難”
突出特色 找準融資“安全底線”多元求解 引導資金巧“落戶”
持續低迷的全球經濟,不僅威脅著船舶供需鏈條的正常運轉,還打擊著船舶融資機構的積極性和信心。這直接引發了兩大后果:融資機構的“錢袋子”被人為地越捂越緊;廣大船企對外部資金則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渴求。
事實上,面對跌入谷底的船舶市場,選擇跟進還是離場,也是擺在所有船舶融資機構面前的一道難題。選擇離場,船舶融資機構不僅可能因此蒙受巨大的損失并失去原有市場,還可能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與新商機無緣;選擇跟進,則可能受累于長期低迷的船舶市場,不僅無法及時止損,還可能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對此,業內金融專家分析認為,船舶融資機構陷入兩難境地屬情理之中,但是,船企若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就能發現這種兩難境地中也蘊藏著合作的機遇,即船企若能全力找準相關船舶融資機構的關注點和安全底線,積極改進自身的管理及產品結構,便可能引導他們打消顧慮,打開融資大門。
突出特色 找準融資“安全底線”
那么,船舶融資機構的關注點和安全底線在哪里?通過分析融資機構當前的做法,我們便可見一斑。
為了應對持續低迷的船舶市場,不少融資機構作出了“擇優而居”的決策,即不再為船舶行業全面供血,而是尋找產品有特色、管理有方法、風險可控制的船企,不僅為之提供資金,還為之提供更深入的金融服務,積極謀求“角色”轉變。
由此可見,船企要獲得融資機構的注意和青睞,首先要制定一個理性且可行的企業發展規劃,具有明確的產品定位,讓融資機構看到未來的希望;其次要大力開展技術革新,不僅要積極研發綠色環保船型,還要主動降本增效,讓融資機構看到當前的回報;最后要加強財務管理,嚴控手中的現金流,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讓融資機構放下顧慮與戒備心。
多元求解 引導資金巧“落戶”
消極等待及互不信任的做法,無益于減輕國際金融危機對船企及融資機構所造成的沖擊,業內金融專家表示,船企應該化被動為主動,積極了解融資機構的困難、為規避風險而采取的措施以及他們的關注點,大力調整自身的產品定位及產品結構,提高抗風險能力,千方百計地引導資金“落戶”,與融資機構一道開創新的共贏局面。
另外,業內專家也建議,在國際船舶市場跌入低谷的特殊條件下,廣大船企還應解放思想,多元化地尋求破解船舶融資難題的辦法。一方面,要與傳統的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另一方面,要積極尋求其他融資渠道,如通過股權、債券置換等方式獲得相關的資金支持。此外,有效利用民間資本,也應該成為廣大船企化解“融資難”的一個重要思路。來源:中國水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