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舟山中遠船務造船部緊緊圍繞“建模”工作,四管齊下,全面推進降本增效。
一是深入推進“建模”工作。強化精細計劃管理,加強建造策劃,深化SPDI系統全面應用;加強先行計劃精細和流水節拍生產管控,按流程優化分線生產的原則,做好先行中日程計劃的負荷平衡工作;優化后行工程計劃和以計劃為核心的生產管控,加強后行計劃編制的科學性。健全工時定額管理體系,實現造船主動管理。深化生產設計,不斷推進精細化、規范化舾裝建模管理;不斷優化施工慣例(ASDP),完善設計標準數據庫;不斷優化細化托盤工藝階段,減虛增實;不斷加強套料設計,提升鋼板及管材利用率;不斷改進工藝流程和工藝方法,完善工藝工裝標準數據庫。推進物流JIT,從物資管理人才隊伍建設、集中采購體系和平臺建設入手,重點抓好供應商管理和倉儲管理,構建科學的物資管理體系。改進建造技術,通過與先進造船廠對標管理,找出差距,不斷改進和提升建造技術指標,促進造船水平不斷提高。
二是持續優化生產流程。通過對生產主流程、工藝主流程、定置管理按公司級、工區級、班組級進行持續深入梳理,不斷優化生產流程,提高效率,減少浪費。從廠區布局入手,按照造船生產流程,重新調整各區域和場地功能,縮短物流;對工區生產車間布局按照分道分線原則進一步合理調整,完善布局;按場地區塊功能劃分確立生產組織,即按照區域、工序、工位和工藝定工種,定崗位,實施班組定置管理;按場地、設備等硬件資源測算產能,并根據生產物量測算班組人數和工種配比,使場地、設備、人力達到最佳配置,形成流水節拍生產;推進班組標準化作業管理,先行工區已開始推行標準作業票;結合KPS推進和韓國專家意見,不斷優化生產流程并完善工藝流程,持續改進。
三是穩步推進人員精簡。結合“建模”和流程優化,科學人員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實現人員精簡。實施“三工轉換”促使分承包方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引導外包工向“知識型、技能型”轉變;通過工種復合,培養一專多能,減少操作人員;通過三位一體管理,減少現場管理人員。加大技能培訓和評定,實施技能分級管理,以優勝劣汰機制,堅決淘汰不勝任隊伍及員工。
四是轉變用工模式。逐步形成合同制員工、勞務派遣含協力工和外包工“三工并存”,以“三工轉換”為手段,以控制造船流程關鍵環節,并逐步剝離外包施工隊伍的生產組織職能,實施外包班組“一體化”管理,完善以班組為單位基于物量、工時、工效的分配制度,逐步實現分承包方員工企業自主管理,全面管控。(舟山中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