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覽 ,水產加工企業集聚特色鮮明,效應明顯。記者探究干覽水產加工企業轉型升級之路,該鎮推薦的第一家企業便是“京洲”,理由是企業注重研發新產品,在干覽水產加工企業中獨樹一幟。
出了鎮政府大門,路對面便是舟山京洲水產食品有限公司。記者走進企業采訪,不料碰了壁。“關于開發新產品,今后不接受媒體采訪。 ”“京洲”辦公室主任何迎春作為老相識一見面就下了逐客令。“大洋、西峰都是干覽水產加工企業的老大哥,你們去采訪他們吧。 ”說完她就忙自己的工作了。
京洲應對媒體的態度驟變,讓記者好生納悶。一再追問下,何迎春道出了隱情。原來,前些天市內某報報道了該企業完成了舟山首筆總量為11噸的凍海參產品出口業務,隔了一天,就有電視新聞播報了某企業也在加工凍海參產品的消息,“京洲”第一次被休閑食品的仿制困擾給纏上了。“總經理看到新聞后,對我們下了封口令。 ”
凍海參的原料是俗稱海地瓜的東海香參,富含蛋白質和鐵、碘、釩等微量元素,我國東海大陸架蘊藏豐富。因為傳統海參只能做湯,便乏人問津。“京洲”經過前期調研問卷發現,經過處理后的凍海參,熱炒、涼拌均可,很受市場青睞。但由于凍海參只是用生物技術脫去海參表皮、除去重金屬和腥味,相關專利技術不強,容易仿制,媒體報道一宣傳,對“京洲”來說,直接泄露了新品開發的機密情報。
舟山日報近年來也報道過“京洲”研發的新產品,像煙熏貽貝和海帶系列等產品,卻并未給企業帶來麻煩。何迎春解釋說,那兩款產品是企業分別投入近千萬元科研經費,與各大高校研究所共同合作開發的,在技術方面其他企業很難跟風仿制。
“京洲”走的是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據何迎春介紹,“京洲”總經理陳文偉原是上海海洋大學的講師,也在該校食品研究所任過職,依靠他的人脈關系,“京洲”先后與上海海洋大學共建“京洲海洋食品研發中心”;與中國海洋大學簽訂海帶開發合作協議;與寧波大學合作開發海洋生物健康食品;與中國水產科學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合作開發熏制類休閑水產食品……
何迎春說,“京洲”的新產品都是先由企業海洋食品研發中心進行市場調查后,以課題的形式交由合作高校研發,高校將研發成果反饋企業,逐步形成生產線。通過利用大專院校科研力量和先進檢驗設備,發揮自身產品優勢,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推動海洋資源的產業化進程。 2個月的研發期,再加上4個月的生產線布置,“京洲”每年以2到3個的新產品研發速度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
今年年初,“京洲”組建的“京洲海洋食品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正式被省科技廳列入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建設計劃,進一步加快了企業水產加工向精深化發展的步伐。目前,“京洲”的研發團隊主要致力于海洋功能食品及生物制品等研發,擁有技術研發中心用房600平方米,配備科研設備資產560萬元,專職人員16人,在知識產權方面,已獲得獨占許可發明專利1項,自主申請發明專利3項,外觀設計新型專利5項。(郭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