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2.9萬億元人民幣(下文同),同比增長2.8%。其中,出口總額12.5萬億元,同比增長5.2%;進口總額10.4萬億元,同比下降0.1%;貿易順差2.1萬億元。9月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達2.8萬億元,下降3.3%。其中,出口1.5萬億元,下降0.7%;進口1.3萬億元,下降6.2%。經季節調整,9月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0.7%,其中出口增長3.8%,進口下降5.6%,進出口均比8月有所回升。
外貿運行總體平穩
橫向回顧2014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外貿數據,除去2017年低基數造成的超高速增長,2019年前三季度分別從進出口、出口和進口看,總金額及同比增長率均處于6年來的歷史高位,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更是6年來的最高水平。
縱向比較中國、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這八個主要經濟體的現有出口季度數據,中國是除印度外唯一一個前兩季度均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在今年以來國際環境更加嚴峻復雜的局面下,前三季度中國外貿運行總體平穩,進出口總額仍然保持正增長,出口成績亮眼,進口降幅可控,貿易差額在合理區間,前三季度進出口規模逐季攀升的成績得來不易。
高質量發展基礎堅實
從貿易方式看,我國外貿自主性進一步增強。前三季度,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3.6萬億元,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9.5%。其中,出口7.3萬億元,增長8.7%,高出外貿整體出口增速3.5個百分點。
從貿易國別看,市場多元化布局進一步完善。我國與前十大傳統貿易伙伴進出口占比比去年同期下降0.6%。前三季度,歐盟作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3.6萬億元,同比增長8.6%;東盟與美國分別進出口3.1萬億元和2.8萬億元,分別增長11.5%和下降10.3%。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6.7萬億元,增長9.5%,高出外貿整體增速6.7個百分點,占我國外貿總值的29.0%。
從出口商品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商品結構持續優化。農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金額同步增長。出于對戰略性資源和環境的保護,稀土和焦炭等資源型產品出口大幅下降。此外,企業加快出口產品品牌建設,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境內自主品牌商品增長12.9%。
從進口商品看,進口效益提升,服務民生能力增強。前三季度我國進口資源類產品大幅提升,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的背景下,我國進口資源類產品效益有所提升。進口堅持發展環境友好產品貿易,前三季度我國固體廢物進口比重同比下降30.9%。此外,進口服務民生能力日益增強,前三季度民生消費類產品如鮮、干水果及堅果、化妝品、水海產品進口大幅增長,電動載人汽車進口增長93.7%。
全球貿易中的一抹亮色
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依然烏云密布。近日,世界貿易組織大幅下調了對2019年和2020年貿易增長的預測,預計2019年世界商品貿易量僅增長1.2%,2020年僅增長2.7%。據世貿組織資料顯示,2019年8月全球采購經理人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已下降至47.5,為自2012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雖然下行壓力加大,但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顯示,自第三季度以來,全球食物、礦物、礦石和金屬等類別的大宗商品價格已經逐步回升,且目前發達國家的貨幣寬松政策尚未產生重大影響,這些政策影響可能會在2019年底至2020年逐步釋放。
就中國而言,2019年9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上升至49.8,已接近榮枯線。其中生產指數為52.3,表明制造業生產擴張有所加快;新訂單指數為50.5,表明制造業產品訂貨量有所增加;新出口訂單指數8月為50.3,遠高于全球同期水平,9月回落。未來,雖然我國外貿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體量大,韌性強,后勁足,全年外貿將繼續保持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外貿所 夏融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