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5月29日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的聯合聲明向全世界傳遞了這樣一個明確的信號:中美雙方“將采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落實 這一共識的方法就是“中方將大量 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包括美國的農產品和能源產品。正如中美聯合聲明所述,中國采取的主動擴大進口的行為,正是基于“為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的要求。這一行動本身不僅是對中國對外貿易政策整體思路的重大調整,更是“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時代,實現“進一步拓展開放范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布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必然要求。
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調整勢在必行。近40 年來,“引進外資擴大出口拉動發展”的模式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并成為貿易大國貢獻頗多?!俺隹谠蕉嘣胶谩背蔀閷ν赓Q易政策制定的一個思維定式。正如天平的兩端需要平衡一樣,作為國際貿易這架“天平”兩端的“出口”和“進口”的在戰略地位上的不平衡和差別化的重視程度,導致了在新的全球經濟發展形勢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的局限性和脆弱性日益凸顯,中國產品雖然出口量大但卻一直被鎖定在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有量無價”的局面不僅帶來對國內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破壞,同時也讓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缺乏動力。當下中國的制造業已經與全球制造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鏈關系。任何具有高技術含量的制造業都必須通過在全球采購零部件和原材料來實現自我競爭能力的提升。
擴大進口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進口和出口是我國對外貿易的兩翼,皆為我國深度參與國際分工、融入全球價值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經濟高質量 發展的要求下,進一步積極擴大進口特別是加強高新技術、高質量產品和高附加值服務的進口,有利于彌補國內資源缺口,增加國內的有效供給,推進高科技領域和新經濟創業創新,提高經濟效率和產品質量,從而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杠桿作用。
通過“積極擴大進口”,可以增加國內優質生產要素的有效供給,推動生產要素從引進、培育到釋放的戰略提升,為國內產業轉型注入更多競爭, 從而激發國內經濟發展的活力,發揮進口對經濟增長的更強傳導作用,逐步助推制造業和服務業跨入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一個國家長遠經濟增長應是一國長期供給前景來確定的。因此,在新時代讓進口成為拉動國內技術、消費升級過程中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意義十分重大。
擴大進口是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提升獲得感的新路徑。進口與出口是拉動經濟發展這駕馬車的“左右輪”。多年來,為了確保出口的持續增長,進口商品主要以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為主,最終消費品的進口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能滿足伴隨中國經濟發展而出現的對消費類商品進口的強勁需求。根據商務部數據,當前我國最終消費品進口僅占進口總量的5%,而世界范圍內平均為20%左右。通過進一步擴大消費品的進口,既能夠充分滿足國內生產生活需求,有效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增加全社會福利水平,增強百姓的獲得感。又可以極大地豐富市場供應,起到穩定市場價格的作用,同時也有助于環境保護和國內能源高效利用,實現和諧發展。
進口與出口猶如國民經濟發展的“左右手”。出口是發揮本國的優勢,而進口則是充分利用別國的優勢,以填補自身的劣勢。從國家經濟貿易發展的角度出發,可以說,出口是為進口服務的。貿易利益的真正實現往往是通過利用出口所獲外匯進口本國所需資源和要素,進而提升本國生產效率,實現經濟的健康發展??梢姡M口貿易不應該是國民收入的減分項,反而應當成為拉動國內技術升級和消費升級的新引擎,進口貿易在促進國民經濟增長中的傳導和競爭作用必然激發出強大的內生動力,從而真正實現中國外貿的做強做大。
(中國貿易報 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