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統一認識,加強對扶持舟山傳統產業與國家戰略互動發展工作的領導。為切實做好這- 工作,建議市政府成立相應的產業對接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市長任組長,下設具體工作部門,統一組織領導、規劃指導.統籌協調這一工作。
2.繼續出臺幫扶政策,幫助傳統產業攻堅克難。一是建議市政府辦公室強化督查工作,加強對市政府已經出臺的四大產業幫扶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全面督查。對系列幫扶政策不到位,不全面的情況及時加以批評通報。二是對全市貢獻度較大的企業給予更大的扶持,建議對A、B類船舶企業的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除50%返回外,其余應交部分允許企業緩交三年,緩交期間掛賬停息,以緩解當前資金緊張情況。三是加快研究制定水產加工業航運業等其他舟山傳統產業的幫扶政策,是否可以考慮在不影響周邊環境及安全的前提下.允許水產加工企業在廠區內適當建設臨時性生產用房。四是抓緊制定新一輪的覆蓋更多老產業、老企業的扶持政策。
3.創造良好環境,積極引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幫助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建立與本地大專院校的合作創新機制,試行訂單式委托研發新模式。二是加快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的推進速度特別是要發揮北部工業園區的集約效應。應抓緊規劃和啟動水產加工園區建設,探討如何依托新澳低成本冷能利用體系,建設全行業共享性冷藏設施與公共供熱裝置,以提高舟山水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三是積極搭建平臺,為傳統產業走出去牽線搭橋。要積極對接”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大力培育走出去的行業領軍企業抓住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不斷鋪開的機遇,在工程招投標中設置幫扶本地企業的前置性條件,大力促成本地企業與央企等外地高資質優秀企業合作招標施工,借船過海,逐步解決進入水利、港口、公路、橋梁隧道、鋼結構等產業領域的資質認證問題,一方面可以鍛煉和提高舟山的工程隊伍素質,另一方面為走出去拓市場創造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
4.精準服務,為傳統產業與國家戰略落地對接及時提供信息。信息不對稱是影響傳統產業與戰略性重大項目對接互動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及時地向全市重點船舶企業、機械制造企業、化工織造企業等發布市重點項目的產業鏈可接續性分析,促進有條件接軌的企業及早進行市場預測和可行程度研究,使主體項目與后續產業鏈發展研究進入同步狀態,同時要積極搜集大石化、大飛機、大通道等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的一級采購供應商名錄,積極尋找有資質的合作企業,謀求重點項目的一般性裝備就地制造機會;同時,對國家戰略落地后的一些大項 目大企業優先帶領本市傳統產業對接和轉型的,政府部門要給鼓勵和獎勵,在專項基金和稅收等方面予以傾斜。
(舟山群島決策咨詢委員會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