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頻頻出臺減稅降費的政策,預計這將為企業減負超1萬億元。巨額的政策紅包能否增強企業的獲得感?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特別強調要盡快把減稅降費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到實處。
分析人士認為,今年以來,國家減稅降費力度明顯加大,連連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提振了企業信心,對振興實體經濟和推動供給側改革具有重要意義。要讓政策利好變成企業收益,不折不扣落實政策是關鍵,這也將是今年下半年減稅降費工作的重中之重。
減稅降費政策持續加碼
6月7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出四大降費措施,再為企業減負2830億元。加上國務院此前第一百六十四次、一百六十五次、一百六十九次、一百七十三次常務會議分四批審議通過多項減稅降費措施,為企業減負7180億元,今年全年預計將為企業減負1.001萬億元。
6月9日,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大力清理和規范涉企收費,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是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簡政放權的關鍵內容。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企業面臨外需不足、綜合成本上升、轉型升級投入大三重困境,實體經濟利潤率在降低,減稅降費政策關系到企業生存和發展,關系到實體經濟振興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關系到提升中國在全球貿易和投資等方面的競爭力,從這個層面看,減稅降費意義重大。
隨著減稅降費的時間軸進入下半年,落實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強督促檢查,盡快把減稅降費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到實處,讓廣大企業真正受益;同時要求國務院主管部門在7月1日前上網公布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及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實現全國“一張網”動態化管理,決不讓已“瘦身”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反彈。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表示,將減稅措施落到實處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及時雨。降費尤其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為企業減負的重頭戲。國務院以制度化手段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足見為企業減負的決心,這不僅將為企業減輕負擔,而且有利于推動簡政放權,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不打折扣狠抓政策落實
李克強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答中外記者問時強調,今年力爭減稅降費達到萬億元人民幣。隨著減稅降費政策密集出臺,萬億減負大紅包的承諾已經兌現,如何將紅包切實發到企業手中,讓企業有獲得感,成為決定減費降稅工作成敗的關鍵。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落實進一步減稅措施優化納稅服務工作的通知》,推出10條服務措施,確保國務院部署的減稅措施順利落地。
一家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在落實層面,只要中央和地方修改了相關規定,各部門協調對接好,減稅就相對好落實。最困難的是降費,不僅各地不統一,而且名目繁多,合理與否難以評判,如果不繳納則影響企業發展甚至生存。
此外,還有企業人士建議減稅降費的力度還要進一步加大,尤其是個人所得稅、“五險一金”等影響勞動力成本的費用,期待進一步降低。
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副會長蔡家祥表示,除稅收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之外,值得關注的是經營性成本。“降低稅收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國家可以以行政手段發文落實,降低步步高漲的經營性成本更為復雜。”
蔡家祥表示,在外貿運輸環節,國際班輪運輸公司利用壟斷地位或濫用優勢地位亂收費,給外貿企業帶來沉重負擔。目前,國際班輪公司除運費之外向FOB發貨人強制轉嫁鉛封費、旺季附加費、緊急燃油附加費、貨柜緊缺附加費等幾十種附加費共計2500多億元,這些費用抵消了出口退稅五分之一的效應。(國際商報 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