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7月1日起,又一波減稅紅利來襲。4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出六大減稅措施,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這意味著在一季度為市場主體降費2000億元的基礎上,年內還將送上3800多億元的減稅紅包。
業內人士認為,六大降稅措施更加精準地推動結構性減稅,促進民生改善和產業鏈條輕裝上陣,進一步激活市場增長潛力,推動供給側改革。但是,推動供給側改革還需國家綜合施策,從稅收、費用以及融資、市場拓展、知識產權保護、公共服務等方面采取一攬子的政策。
減稅紅包更精準
“企業最需要政府幫助解決的困難就是減輕稅費負擔。”在第121屆廣交會上,一家外貿企業負責人這樣對國際商報記者說。
其實,不少參展企業負責人都表示,當前企業發展面臨三重困境:一是近幾年市場需求萎縮,企業業績下滑;二是國內綜合成本攀升,同質化競爭拉低了商品售價,實體企業利潤被不斷削薄;三是為了走出困境,企業投入大量資金謀求創新轉型,然而融資難、融資貴讓企業行路艱難。減輕稅費負擔對企業而言是實實在在的利好。
此次共出臺六項減稅措施:一是繼續推進營改增,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從今年7月1日起,將增值稅稅率由四檔減至17%、11%和6%三檔,取消13%這一檔稅率;將農產品、天然氣等增值稅稅率從13%降至11%。二是擴大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范圍。三是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四是對創投企業投資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加大稅收優惠力度。五是將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試點政策推至全國。六是將2016年年底到期的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延長至2019年年底。
“將農產品、天然氣等增值稅稅率從13%降至11%,對我們是利好。”福建亞南電機集團銷售副總郭瑋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天然氣發電機組等設備是公司的重要產品,天然氣降稅后,不僅可讓消費者獲利,而且可擴大天然氣發電設備等使用范圍,長期來看是利好。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表示,六大減稅措施既有對原有措施加大力度、擴大范圍、延長期限,又有新出臺的優惠政策,減稅的力度較大,而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促轉型還需綜合施策
分析人士認為,六大減稅措施系統全面,精準施策,對推動供給側改革的意圖明顯。但要真正推動企業供給側改革還需綜合施策。
例如,在減稅方面尚有空間。郭瑋表示,目前企業的用工成本不斷攀升,如能進一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標準,可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又可拉動消費增長。另一家企業負責人表示,17%的增值稅稅率仍然較高,如能降低至15%或13%,對企業經營的推動作用將更加明顯。
“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已拉開降稅大幕。今年全球將從貨幣貶值競賽轉為降稅競賽。”知名財經評論家、財經專欄作家葉檀表示,進一步提升全球競爭力,政府應在降低稅費等方面做足文章。
不過,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推動供給側改革的根本是要提升企業盈利能力,推動企業走上新發展路子。企業利潤由多方面因素決定,不能過于夸大減稅降費的作用。
分析人士認為,政府還應當在融資、市場拓展、知識產權保護、公共服務等方面綜合施策,采取一攬子政策推動企業創新發展,助力企業加快供給側改革。 (中國商務新聞網 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