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2016年我國進出口情況。據統計,去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值24.3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萬億元,下降2%;進口10.49萬億元,增長0.6%;貿易順差3.35萬億元,收窄9.1%。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貿易保護主義猖獗,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以及國內各種生產要素成本升高,我國對外貿易轉型升級速度沒有覆蓋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速度是我國貨物進出口總值下降的重要原因。另外,因在外貿進出口統計時使用人民幣來做計價,人民幣貶值拉低了統計數值。
2016年外貿逐季回穩
據介紹,2016年我國進出口呈現前低后高、逐季回穩向好態勢,外貿結構持續優化。第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分別下降8.2%、7.9%和8.6%;第二季度,進出口、出口、進口值分別下降1.1%、0.8%和1.5%;第三季度,進出口和進口值分別增長0.8%和2.3%,出口值下降0.3%。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第四季度進、出口均實現正增長,進出口、出口、進口值分別增長3.8%、0.3%和8.7%。對此,黃頌平表示,這首先得益于一系列促進外貿回穩向好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比如去年9月,商務部和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公告,在全國范圍內取消加工貿易業務審批。11月,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出臺公告,將機電、成品油等重要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7%等,這些政策措施都非常具體,對促進外貿穩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次,外部環境有改善的跡象,出口企業新增訂單指數回升明顯;最后,國內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帶動大宗商品進口量持續增加。
另外,去年12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繼續回升。2016年四季度,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連續3個月環比回升,到12月份為37.4,回升0.5,表明2017年一季度我國出口壓力有望緩解。
國際市場更加多元化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鐵礦石、原油、銅等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主要進口商品價格仍處于低位但跌幅收窄。2016年,我國進口鐵礦石10.24億噸,增長7.5%;原油3.81億噸,增長13.6%;煤2.56億噸,增長25.2%;鋼材1321萬噸,增長3.4%;銅495萬噸,增長2.9%;成品油2784萬噸,下降6.5%。同期,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下跌2.1%。其中,鐵礦石進口均價同比下跌0.5%,原油下跌18.6%,成品油下跌10.8%,煤下跌0.1%,銅下跌6%,鋼材下跌5.5%,跌幅較上半年、前三季度收窄。
白明說,2016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反彈較大,但未來不會繼續回升,價格會趨于穩定。石油價格的回升不是需求真的出現了根本性改變,而是主要產油國達成的量產協議起了作用。石油價格回升會使頁巖氣獲得價格優勢,頁巖氣產能會釋放出來。
2016年我國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對巴基斯坦、俄羅斯、波蘭、孟加拉國和印度等國出口分別增長11%、14.1%、11.8%、9%和6.5%。白明認為,對部分國家出口增長不代表著“一帶一路”倡議取得效果,從沿線國家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到具體項目落實需要一個周期,即使沒有“一帶一路”倡議,對這些國家的出口也會增長。
2016年,我國對歐盟出口增長1.2%、對美國出口微增0.1%、對東盟出口下降2%,三者出口額合計占我國出口總值的46.7%。白明指出,美國頻繁揮動貿易保護主義大棒,我國對美出口鋼鐵、光伏受到很大限制。我國對東盟出口出現下降,是因為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增高,很多產業被轉移到東盟國家,并不意味著中國與東盟貿易出現萎靡,相反,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會釋放更多紅利。
黃頌平表示,當前,我國外貿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具體表現在:我國外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進出口分別下降2.2%和5.6%;加工貿易進出口下降4.9%。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貿易形勢,海關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貫徹落實穩定外貿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圍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深化改革,扎實推進海關各項改革落地生根,著力促進外貿回穩向好,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選自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