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速放緩是全球性問題,我國采取調整經濟結構、激發創新活力、為企業減負等方式應對上述問題,而非濫發鈔票,這為全球經濟復蘇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分八大方面共30條具體措施,對降低企業成本作了全面部署。其中,商務部承擔了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發展融資租賃、鼓勵引導企業內部挖潛等5條措施中的內容。
業內人士認為,工作方案系統性地提出了為企業降低成本的實招、硬招,直擊企業痛點。這有利于激發企業活力,提升競爭力,加快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但要真正達到效果還應從狠抓工作方案落實、清理地方性收費、引導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等方面綜合施策。
兵分八路全面降本增效
“作為民營企業,我們面臨的困難是稅費成本偏高,每一分錢侵蝕的都是競爭力,是利潤。”大連一家企業負責人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說得很直白。實際上,近幾年,這一聲音在企業中很有代表性。
這一現象有望在3年左右得到解決。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將經過1~2年的努力,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3年左右使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明顯增強。
工作方案從八大方面助推企業降本增效:一是合理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二是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三是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四是合理降低企業人工成本;五是進一步降低企業用能用地成本;六是較大幅度降低企業物流成本;七是提高企業資金周轉效率;八是鼓勵和引導企業內部挖潛。
“我們最關切的是貸款難、貸款貴,匯率波動大,還有五險一金(繳存比例)太高,最低工資上漲太快等問題。”杭州一家寵物用品出口企業負責人告訴國際商報記者,貸款的問題有時會因為資金沒法周轉而讓企業痛失訂單,勞動力成本上漲太快讓企業喘不過氣來,此次列出的八大問題切中了企業“痛點”。
“經濟增速放緩是全球性問題,我國采取調整經濟結構、激發創新活力、為企業減負等方式應對危機,而非濫發鈔票,這給全球經濟復蘇提供了很好的經驗。”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分析人士認為,降低企業成本是“三去一降一補”中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讓企業減負前行,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這一舉措有助于企業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激發市場活力。
綜合施策更待狠抓落實
“工作方案提的是老生常談的問題,近幾年地方性收費仍然五花八門,比如河道清理費等,并且很多收費還是按照銷售額進行征收。”某地一家出口企業負責人向國際商報記者反映。
北京一家文化企業負責人也表示,企業每年都需要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等,有時稅務局為了完成稅收任務,會提前收稅,給企業帶來沉重負擔。“本來應該是企業活好了才會有收入,才會有稅收,但在執行中卻經常是收入還沒產生而稅照繳不誤,甚至繳了稅也無法享受應有的權利。”
分析人士認為,降低企業稅費成本需要綜合施策,既需要國家層面進行稅制改革,狠抓工作方案的落實,同時還需要梳理各地收費,并且暢通國家補貼資金的渠道,真正落到有需要的企業身上。“通過科技創新,對降低企業成本有非常大的空間。”大連光洋科技集團副總經理阮叁芽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主要進行高端數控機床等智能化裝備研發制造,一臺同樣的設備,雖然品牌不如美國,但價格比其便宜50%。“應當鼓勵多使用國產設備,隨著國產設備使用的增多,國內技術會加快成熟,最終才能全面超越進口設備。”
工作方案明確指出,明年3月底前,各部門、各地區要進行政策落實情況及效果評估,從2017年起,每年年中報送一次政策落實情況,并且將完善推進降成本工作的長效機制。(國際商報 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