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外經濟貿易發展中,服務外包地位凸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李西林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商務部最新統計,2014年上半年我國共簽訂服務外包合同87507份,合同金額522.1億美元,同比增長35.3%;執行金額372.0億美元,同比增長36.2%。其中,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合同金額349.6億美元,執行金額253.4億美元;承接在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72.5億美元,執行金額118.6億美元。
李西林說,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將創造并釋放巨大的在岸服務外包業務,服務外包正日益成長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極。“我國高度重視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按照商務工作會議要求,加快出臺新一輪服務外包促進政策,推動服務外包發展正當其時。”李西林透露,商務部外包新政將有望在年內出臺。
在岸業務潛力逐步釋放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積極鼓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并引領帶動國內在岸業務發展,在岸業務潛力逐步釋放。”李西林說。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在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72.5億美元、執行金額118.6億美元,占比分別為33.0%和31.9%。從執行金額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在岸服務外包業務占比已超過30%,明顯高于去年同期29.1%和全年28.9%的在岸業務比例。
在服務全球化時代背景下,我國外包業務國際市場多元化發展趨勢明顯。李西林說,順應對外經濟交流合作發展客觀需求,服務外包產業已成為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和綜合運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新領域,我國服務外包業務已拓展至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2014年上半年,我國國際服務外包的主要發包方美國、歐盟、中國香港和日本的業務占比達62.3%,分別低于去年同期65.8%和全年64.9%的業務比例。
據商務部統計,2014年上半年我國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合同金額349.6億美元,同比增長28.0%;執行金額253.4億美元,同比增長31.1%。其中,承接美國、歐盟、中國香港和日本的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金額分別為60.8億美元、35.4億美元、34.8億美元和26.8億美元,分別占執行總額的24.0%、14.0%、13.7%和10.6%。
外包結構持續優化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承接離岸信息技術外包(ITO)、知識流程外包(KPO)和業務流程外包(BPO)占比分別為53.3%、32.9%和13.8%。
值得注意的是,在ITO仍占主導地位的同時,知識產權研究、分析學和數據挖掘、醫藥和生物技術研發及測試等KPO業務增長迅速。
李西林表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下,服務外包業務邊界不斷拓展。順應產業發展新趨勢,我國主動把握產業發展新機遇,在不斷擴張產業規模的同時,著力優化服務外包業務結構。在我國服務外包業務中,ITO已從占比約70%持續下降到目前的53.3%,而同期生物技術和醫藥研發、數據挖掘和分析等知識流程外包KPO業務占比已穩步提升至近1/3。服務外包在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放大。
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騫芳莉在今年6月舉辦的2014全球外包大會上表示,在我國服務外包業務中,KPO業務量實現較快增長,在整個城市服務外包中的占比有所增長。與此同時,研發中心項目入駐和海外業務大單也帶動KPO業務增長。(國際商報 李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