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成長的各個階段,一定會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問題,沒有問題的企業是不存在的,找不出問題的企業是危險的。
但是,找到問題并不意味著企業一定能夠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關鍵是企業的決策者有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解決問題的決心和勇氣是否足夠。
通常,企業的核心管理層會研究市場,展望未來,為了明天乃至明天的明天而夜以繼日地規劃。當遇到行業挫折或市場困境時,他們又會殫精竭慮地嘗試一個又一個方案或措施。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企業的精神。
某企業領導常說,只要企業好了大家掙錢了,就有精神頭了。也有些老板認為,只要抓住市場機會把公司做大,人才就會自動往里蹦。還有些老板更是相信,打工的全是為了掙錢,讓他們拼命干活再配上有足夠吸引力的提成,員工自然會快馬加鞭。
更有得意者說,我的精神就是企業精神,認同者留下,不認同者走人!
在我看來,在任何一個組織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精神。這種精神決定著組織的方向、命運、甚至未來。積極、包容、互愛的精神,應該成為企業的靈魂。而這個靈魂的方向,必須是被大部分員工,特別是高層管理團隊所認知,并且需要不斷地修煉、提升、豐富和完善。
一個具有積極、樂觀、堅韌精神的企業核心團隊,一定能夠帶出一支卓越的極具戰斗力的隊伍,更能在市場變化面前不懼不怯不推不退。其實,那些在任何時候都能無怨無悔對企業不離不棄的員工,往往并不是那些期望億萬財富、等待期權股票、希冀豪宅名車的人。真正能夠同企業一起成長、任何力量都拉不走、任何挫折都不放棄、任何利誘都不動搖的員工,往往是基于對企業靈魂的認同。
當一個企業的價值觀、愿景以及管理模式得到了員工的普遍認同,那么,無論企業處于順境還是逆境,成功抑或失敗,員工都會堅定地同企業站在一起,大聲地說我們不放棄。大部分人在看成功人士的傳記時,只記住了他們是如何成功的,做了哪些驚天動地的事情,但成功絕不僅僅是在某一個時期發生的某一個事件,成功是一個需要長期付出、持之以恒的過程。真正的成功人士,都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堅忍不拔的意志,讓追隨者仰慕欽佩。
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有著優秀的文化,它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精神積淀,是主導一個企業走向成功的基石。在企業的深度發展時期,企業的文化與精神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企業如果沒有文化,員工就缺少精氣神,缺少精氣神的企業就好像失了魂一般,一個失了魂的企業又談何發展?沒有發展的企業注定沒有未來。
筆者通過對多家企業的觀察發現,當企業的發展遇到困難時,一些老板會想到要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來激勵員工,而當企業發展順利時,往往自鳴得意,將好不容易積淀下來的企業文化拋到了九霄云外。
而企業文化的缺失通常不會立刻造成不良影響,往往是在業績下滑時爆發,此時,再把企業文化重新拾起來……如此循環往復,企業被折騰得既沒有文化又缺少精氣神,最終必將在某一個從波峰到波谷的惡性循環中消亡。(藍色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