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堅:(商務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雖然我國的進出口規模總量下降,但我國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卻有所增長。這在表明危機期間我國外貿仍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同時,也預示了未來可能面臨更大的國際壓力。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過多依賴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領域的投資。由于投資過度擴張,國內不少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十分突出。在國內市場根本無力消化過多產能的背景下,不得不依賴國際市場緩解國內產能過剩的壓力。然而在危機時刻,受外需萎縮影響,產能過剩行業必然受到沖擊。
隨著我國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在國際市場上與各國競爭日趨加劇,我所遭遇的貿易摩擦也日益增多。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外需大幅萎縮,進一步加劇了各國之間的貿易競爭,一些國家和地區在擴大內需受阻的情況下,紛紛提出通過擴大出口來促進經濟盡快復蘇,甚至通過本幣大幅貶值、增加各種形式補貼等手段提高本國產品競爭力,千方百計爭奪國際市場,致使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保護主義嚴重影響國際貿易環境,大大削弱各國為應對金融危機采取的一系列救助措施的效果,阻礙經濟復蘇。
但應該看到,利用危機“倒逼機制”也可以助推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市場經濟的實踐表明,在處于上升周期時,由于內需、外需旺盛,即便是落后企業、落后技術、落后產品都有一定程度的市場空間,企業往往缺乏調整產品結構、改善經營管理、推動技術升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經濟環境趨緊、市場約束增強所形成的“倒逼機制”,往往會給企業帶來搶抓結構調整機遇、創新經營管理模式、積極推動產品技術轉型升級的動力和壓力,促使企業在危機中迎難而上,取得突破。
在這次應對危機的過程中,國內一些企業就在“倒逼機制”的壓力下,在調整結構、自主創新、改善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不斷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
實施品牌戰略,提升中國產品形象。海爾集團電器產業公司通過實施“出口創牌”的海外戰略,將歐洲市場產品定位在三門冰箱等高端化產品上,提升品牌形象,在應對危機中取得了好的效果。今年前10個月,其累計出口超過20億美元,同比增長0.2%,實現出口增長。
構建海外銷售網絡,延伸贏利環節。格蘭仕在美國市場通過租賃品牌特許權3~5年的方式,取得了部分品牌海外市場的使用權和銷售渠道,提高了贏利空間。
引進先進技術,提高產品發展后勁。寧波申洲國際集團堅持科技型發展,在紡織服裝傳統產業運用新技術,積極引進先進技術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近年來,該公司引進技術和投入技改資金超過20億元,并與世界500強企業共同建立開發和設計中心。今年1~9月,公司銷售額同比增長36.8%,利潤增長118%。
技術領先驅動,推動自主創新。無錫開普動力有限公司針對危機時期市場結構的變化趨勢和客戶消費觀念的變化情況,積極開展自主創新,推動產品的升級換代。
開拓國內市場,利用兩個市場度過危機。寧波中策動力機電集團在積極開拓國外市場的同時,加大國內市場開拓力度,根據國家擴大內需的相關政策,及時調整主力產品的銷售方向,將原先旺銷的集裝箱船、散伙船等海運市場,轉向工程作業船舶、海洋工程船舶和內河長江航運船舶市場。今年,預計相關經濟指標同比增長15%~20%。
抓住市場機會,創新商業模式。寧波神化公司在金融危機中創新商業模式,在國際市場低迷時簽訂長期合約,整合金屬鎳供銷鏈,堅持和發揮“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虛擬和實體經濟”商業模式的優勢,通過進口、轉口和國內分銷三個渠道的靈活運作,通過國內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的統籌運作,大大提高了金屬鎳流通領域的市場影響力和價格話語權。今年1~9月,該公司銷售同比增長了150%。
調整經濟策略,規避海外市場風險。溫州東藝鞋業公司曾在俄羅斯灰色清關中受到較大損失,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把俄羅斯商人直接請到工廠,專門針對俄羅斯市場設計產品,出口增長了一倍。
強化內部管理,與國際化標準接軌。山西大華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在危機期間,狠抓內部節能降耗和技術改造。單位產品銷售額的耗電量下降30%,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7%,今年前10個月企業利潤環比上漲20%。
對企業來說,每次經濟危機都是一次大浪淘沙、優勝劣汰。那些能夠化壓力為動力、化被動為主動的企業,一定能夠在危機中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在發展中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