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時期,各國貨幣的匯率產生了極大波動,特別是2008年8月以后,美元、歐元、韓元、泰銖及挪威克朗均大幅下跌,日元則呈現出相對穩定的局面,因此日元較其它貨幣明顯升值。
從水產貿易未來發展來看,因為目前水產原料貨源的供應還算充足,所以進貨商一時還不會因為日元升值而出現“太貴買不起”的情況。從消費情況來看,未來發展情況目前仍不明朗,但至少目前市場還沒有顯示出積極消費的氣氛。日本水產品的出口目前也處于前景不明狀態,在目前匯率混亂、日元高漲的情況下,水產貿易的前景如何,恐怕還需要繼續觀察才能做出判斷。
“太貴買不起”似乎已經成為日本水產品貿易中的一般用語了。日本一直是世界水產品價格的決定者,但BSE(瘋牛病)等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后,加上歐美與新興國家對水產品需求急速增加,日本失去了決定者的地位,已經開始感覺到水產品“太貴買不起”了。
但是,最近這一情況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就如同每天電視與報紙報道的一樣,由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造成了極大影響,世界各國都或多或少地被卷入到危機之中,而危機仍然在持續擴大。主導世界經濟的重要貨幣中,日元還算是比較健全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日元受到更大的升值壓力。不過,日元的快速升值,使日本的水產品進口產商看到了生機,“太貴買不起”的情況正在成為過去。
雖然目前日本水產公司已經走出了“太貴買不起”的境地,但市場卻沒有進入積極消費的景氣狀態。目前雖然挪威產的鯖、智利產的鮭及東南亞的蝦,在日本以外的歐美及新興國家市場需求激增,但由于各國經濟不景氣,進口商進口了水產品,卻完全不知道市場在哪里。在這種情況下,目前世界水產市場又把眼光轉向了日本市場。
不過,日本似乎也并沒有因此得到更多的好處。日元的大幅升值,造成了市場物價未來會持續走跌的預期,加上生產成本降低,許多公司購買欲望大幅下降,使得日本市場冷清,完全沒有形成積極購買的市場氣氛。
在日本,一些大的量販店為了提升消費者消費欲望,率先降低了水產品的消售價格。但水產公司卻對此表示擔心,他們認為即使因為日元上升而使實際銷售價格下降,也許會引起消費者的消費欲望,但完全靠這種降價制造的消費并不會為水產品銷售帶來實質上的幫助。
從出口面來看,例如北海道秋刀魚,雖然2008年TAC配額增加,也計劃提高出口量。但在日元上漲的影響下,出口受到了很大打擊,到目前為止局面仍然不明,無法確立外銷戰略。如果日元仍持續上升,日本水產業是要順勢操作,還是要逆勢操作?但在這種每天上漲2日元~3日元的情況下,貿易商很難經營下去。
最近已經有人開始詢問日元的升值大概可以使水產品價格下降多少了,但大多數采購人員聽到的卻是意外的答案。許多公司都指出,雖然應該將日元上漲的利益回饋給消費者,只是目前匯率正處于暴漲暴跌的不穩定狀態,因此公司對于商品價格的波動非常擔心,許多公司甚至采取了“不買、不賣”的觀望態度。
當然也有例外,例如冷凍鮭鱒,智利產的銀鮭已經接近上市時期,而日本國內市場價格也正趨于穩定,訂單的協定價格為每千克5.30美元,目前匯率提升了5日元,所以價格降低了30日元,而經過處理的4磅~6磅重的冷凍全魚則有可能跌破每磅600日元。而加拿大東岸產的冷凍鯡魚卵,卻沒有因匯率的變化而在日本市場出現大幅下跌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該產品的產量減少,價格上揚,許多進口商都想將資金留到9月中下旬的盛產期大量進貨。
目前從北歐進口鯖魚的水產公司大部分仍然按“1/3規則”結賬。因為貨款1/3要等貨物到港并檢驗合格后才付,所以受到日元升值的影響很有限,大約只占成本的20%。
日本進口的另一類重要水產品是冷凍蝦。在金融體系混亂及未來經濟情況不明的雙重影響下,作為震源地的美國市場十分疲軟,進口量大幅下滑,世界上主要的蝦生產國由于失去了主要市場庫存量大增。但目前還沒有任何日本水產公司因為日元升值而大量進貨的情況發生。
歐洲貨幣的一路滑落影響到目前處于盛產期的北歐鯖魚的出口。挪威克朗在漁期開始時每克朗兌換19日元,最近已跌到了12日元。這一匯率的變化對鯖魚的出口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以400克~600克的鯖魚為例,其出口價從350日元降到了290日元。日元的升值對挪威的水產品出口商造成困擾,目前最主要的解決方法就是結算時不以挪威克朗為標準,而改以日元為標準。
日元升值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日本的國際競爭力,但實際上的影響程度仍十分有限。以進口量最高的2001年為例,當年進口量為380萬噸,但當年大約1美元可換120日元左右,匯率加權平均較目前低20%。大多數水產貿易商認為,今后經濟將持續低迷,因此匯率之外的因素對降價影響會更大。
經濟危機之前,世界水產品消費量的增加,使日本的水產品出口產業得以發展。但在這一波的日元升值卻形成了一股反流,世界范圍內的需求減弱,使日本水產出口業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日本秋鮭自2003年以后,每年大約輸往中國大陸6萬噸作為加工原料。但目前由于漁獲不佳,造成魚價高漲,再加上日元升值,如果這一狀況持續下去,今年日本秋鮭的出口量可能連1萬噸都很難達到。以往大量銷往俄羅斯的秋刀魚,以及以往大量輸往中東與非洲的在本州島東北部的鯖魚目前也中斷了,何時恢復還是個未知數。另一方面,輸往歐洲、中東的鮪魚罐頭需求減少,因此日本輸往泰國的鰹魚價錢在下跌,未來發展前景也很難預測。
出口下降造成庫存增加,漁船卻在繼續作業,新的魚貨不斷涌入,導致了因此魚價暴跌,有可能造成廉價魚大量進入日本國內市場。
對于日元上漲給市場帶來的影響,東京筑地市場的批發商們的看法差異很大,有人持正面肯定的觀點,也有人認為因為出口減少會造成日本國內生鮮及冷凍市場混亂,也有人認為,日元升值的同時,日本股市大跌,消費者信心會降至谷底。因此長久以來研究日本水產品交易的專家,對于未來發展也很難作出判斷。
日本國內市場市況不佳,之前批發商們為了補足國內市場的損失而進行的海外交易已完全停止。批發業者因為不是直接的進口者,從目前情況看,所受的影響十分有限。但如果所進貨物以低價賣出,零售商們在日元升值與庫存高價品的雙重壓力下,未來的收益一定會下降,經營將更為艱難。(來源:中國漁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