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記者的短暫交談中,錢晨遠連接了兩通電話。這位浙江德清伊唯爾襪業(yè)有限公司業(yè)務部的科長頗感無奈:“又是要求壓價的。”開展數日,這樣的電話著實不少,而他每次的第一反映都是“怎么又要降?”
錢晨遠稱,一些代理伊唯爾出口的國內貿易公司在廣交會上遇到提價困難時,就試圖把壓力轉移到工廠身上。目前,伊唯爾超過60%的產品要靠代理出口,“外貿公司還可通過一邊對外提價、一邊對內壓價來消化成本,但我們卻只能自己‘抽干’自己。”
與伊唯爾一樣,中國紡織出口企業(yè)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伊唯爾被上一級的外貿公司壓得透不過氣來,而一線的外貿公司承受著匯率變動等沖擊,也是苦不堪言。
紡織館內,記者直觀感受到企業(yè)接單時的左右為難:很多微利訂單,不接,就可能失去市場;接了,無異于“為外國人民服務”。在當前“三率二價一危機”(匯率、出口退稅率、利率,原材料價格、勞動力價格,美國次貸危機)的陰霾籠罩下,眾多出口企業(yè)的脆弱性暴露無遺。
訂單減少卻有單難接比較此前多屆廣交會采訪所見,此次紡企表現得尤為沉重。僅憑不足5%左右的利潤,紡企在與一系列風險拼力相抗。
他們在接單時面臨著兩難的抉擇:一方面是訂單減少,另一方面卻是有單難接、不敢接。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指出,從外商下單整體情況看,低端訂單多,中高端訂單少,而低端產品不僅價格低、提價難,且恰恰是我國要進行調整結構的范疇。對這類產品,企業(yè)少有回旋余地。
“在匯率等充滿變數的環(huán)境下,如果一些訂單無利可圖,我們寧愿放棄也不會冒虧損的風險。”江蘇蘇美達輕紡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吳偉鋒告訴記者,雖然今年訂單總量已經減少了1/3,但公司還是堅決地對微利訂單說“不”。
而過去那些只要有1分錢毛利也不會輕易放過的工廠,這次也表現出了少有的強硬。錢晨遠介紹說,他們的主要生產原料全棉紗線,去年1噸只要2.1萬元,現在達到了2.4萬元。此外,輔料成本如紙質的口封、腰封等,近期每噸價格也上漲了30%左右。
配額價跌難抵成本與此前預期吻合,本屆廣交會上紡企普遍提價5%;匯率報價則多圍繞6.7~6.8的水平,部分企業(yè)報到了6.4~6.5。吳偉鋒稱,現在公司接單的宗旨就是“利潤要高于創(chuàng)匯”。
但同樣不出所料的是,出口企業(yè)提價之議并沒有太多市場,很多客商對提價也選擇了說“不”。因為進口商的日子也不好過。據了解,目前美國市場很多商品的售價正在大幅跳水,美國經濟下滑導致消費者信心重挫。
廣交會前,部分輸美配額價格出現了“腰斬”。有觀點認為,配額價下跌的部分恰好可以彌補一些成本損失,有利于企業(yè)接單洽談。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配額價格下跌更多源于目前大批訂單的減少和轉移。“今年的訂單總量可能比企業(yè)按業(yè)績分配的配額量還少,誰會去購買額外的配額呢?”
悲聲中更見希望透過廣交會這一“晴雨表”,仍可一探中國外貿的走勢。雖有悲鳴時起,但曹新宇的解讀更見希望:“環(huán)境倒逼下,紡織品出口已開始向設計、品牌和服務競爭延伸。”
記者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正嘗試著通過設計更新穎、科技含量更高的產品來吸引中高端客戶。江蘇舜天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小建給記者展示了公司最新引進的意大利面料染色技術生產的服裝,其大膽的嘗試已經贏得了國外采購商的認可。
上海飛馬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陸龍生則帶來了公司用珍珠粉嫁接纖維絲生產出的珍珠纖維系列服裝,不僅舒適度好,也有利于皮膚健康。這種高科技產品的價格大幅提高了30%。
像江蘇蘇豪集團、寧波史丹奴集團、夢娜襪業(yè)等企業(yè)展示的產品中,自主設計的比例更是達到了80%左右。曹新宇認為,這樣的企業(yè)才相對更容易與客戶共同進退、分擔風險。
憂患幾度更前行,借力廣交會平臺,中國紡織服裝業(yè)屢屢邁上新臺階。正如很多業(yè)內人士所言,迎難而進的中國紡織業(yè)又將步入新的發(fā)展空間。(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