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諸多因素影響,紡織品外銷利潤大幅壓縮,整個紡織行業景氣度正在緩慢回落。
一邊是豐厚利潤拱手他人卻又難以割舍的出口市場,一邊是看似柳暗花明卻又困難重重的內銷誘惑,出口紡企究竟該如何抉擇?
一項產業價值鏈的研究表明,產業鏈利潤呈現“V”字形,即所謂的“微笑曲線”。一般情況下,處在曲線兩頭的研發、銷售環節利潤率在20%至25%之間,而處在中間加工生產環節的企業,其利潤只有5%。我國大部分出口紡企,恰恰處于中間位置―――利潤最薄的谷底。
困境―――外銷利潤漸陷谷底寧波一家大型紡織企業里,生產一件襯衫要經過70多道工序,平均成本為7.5美元。除供應國內市場外,這家企業為國外品牌貼牌生產的襯衫遠銷美國、歐洲、日本和澳大利亞,每件襯衫的平均出口離岸價為8美元。這些物美價廉、款式多樣的襯衫在離開中國后,價格一路飆升。當它們在美國各地的零售網點與當地消費者見面時,身價已經漲至30美元到40美元一件,數倍于美國進口商從中國的采購價。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無數紡企身上上演。這種“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利潤分配模式,已然成為紡織企業價值鏈中難以言喻的“傷痛”。只不過,在此之前,他們的日子似乎要比現在稍稍好過一些。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將此解釋為,對外貿易環境不確定、國際供應鏈上采購成本增加、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調整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紡織品外銷利潤大幅壓縮。
世之維“小馬視線”也認為,紡織行業整體利潤水平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
一方面,原材料及煤電油運價格上漲、人民幣持續升值,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據悉,2004年以來,煤電油運供不應求的狀況一直延續至今,價格也是水漲船高;部分紡織原材料價格雖略有下降,但整體依然保持高位運行。紡織業是一個微利行業,不可能完全消化由于原材料漲價、政策因素造成的價格上漲,也就是說,紡織產品很難隨成本的增長而加價。
另一方面,紡織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隨著近幾年產能的急劇膨脹,新增產能已超出國內外需求的增長。與此同時,企業為了維護原有市場,不但需要自己消化各種外來因素帶來的成本增長,還要不斷地降低產品價格,結果加劇了市場惡性競爭,使行業毛利率水平趨于下降。
“盡管上半年我國紡織全行業的生產經營狀況還算不錯,但整個紡織行業的景氣度正在緩慢回落,這是一個值得全行業警惕的大問題。”對此,業內人士頗為擔憂。
迷茫―――內銷面臨重重障礙“隨著我國GDP的穩定增長,在預期時間內,內需仍會拉動對紡織品的消費,紡織品內銷加大成為必然”,孫瑞哲表示,目前外銷產品利潤占總利潤的3成,內銷利潤已經占到了7成。
然而,對于大多數出口紡企而言,轉內銷并非一件易事。“雖然內銷的利潤不錯,但打造自主品牌投入太大,多數企業無法承受。”江蘇一家紡織企業銷售副總王昊東如是說。據他估算,在國內樹立一個品牌動輒需要花費數千萬元,這還不包括以后維持品牌的繼續投入。因此,對那些實力稍差的企業而言,面對高昂的品牌運作費用,他們更傾向于選擇無須品牌運作且利潤相對穩定的出口貿易。
世之維行業分析師陳曉燕認為,盡管不少從事加工貿易的紡企在出口成本大幅上升以及貿易摩擦加劇的情況下有拓展內銷的意愿,但絕大多數企業不敢輕易“試水”,其主要原因是融資難、市場風險、經銷商誠信不足拖欠貨款以及擔憂知識產權被侵犯等,大大影響了企業內銷的積極性。
據悉,出口企業要轉向內銷,往往要突破重重障礙:一是資金壓力,開發新產品、創建品牌以及開拓市場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二是市場風險,因不熟悉國內市場,長期只從事OEM的企業初次“試水”零售往往會遇到較大風險,而且還有可能遭遇知識產權被侵犯或收貨款難等問題;此外,相關政策門檻,也讓不少紡企舉棋不定。
出路―――有的放矢集中創新盡管由出口轉向內銷可能會遭遇重重困難,但當前我國貿易順差壓力與日俱增,國際貿易摩擦日益增多,出口轉內銷開始被看作是消化國內巨大產能的出路之一。與此同時,城鎮和農村人均收入繼續穩步增長,也為國內服裝市場消費升級提供了強勁動力。
此外,人民幣持續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以及加工貿易政策調整等綜合因素導致出口利潤日趨稀薄,也在無形中促使企業學會出口和內銷兩條腿走路。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服裝產品的低端市場已處于飽和或接近飽和狀態,加工貿易企業要轉向內銷,必須沖刺高品質、高附加值的中高檔市場。該人士建議,外銷企業進入國內市場,首先要明確目標,制定詳細的推進計劃。要學會借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如聘請專業的咨詢公司來幫助企業做好規劃等,“這樣不僅可以為少走彎路,節省不必要的浪費,還可以提升企業的整體運作能力”。
該人士也坦言,政府應從鼓勵內需、減少儲蓄等方面多做文章,促使國內紡織服裝企業盡快在內銷市場方面有更大的作為。而出臺鼓勵消費的實質性舉措應當成為下一步促進內需政策中的關鍵問題之一,這也是減緩紡織行業日益突出的產能過剩矛盾的最佳途徑。
談及紡織制造業的發展時,孫瑞哲認為,產業集中度是中國紡織服裝業下一步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我國紡織業正面臨由單純的產品創新向產業鏈集中創新轉變,同時,整個產業也將向非價格競爭因素,諸如知識產權、區域發展、貿易環境等轉變。(摘自:中國棉花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