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央視新聞發布了《前5月數據出爐 我國外貿呈現哪些特點?》,內容如下:
海關總署9日公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7.94萬億元,同比增長2.5%,延續增長態勢。這一數據背后呈現出我國外貿哪些特點?如何解讀我國外貿表現?目前,全球貿易環境依然復雜多變,給我國外貿帶來哪些挑戰,該如何應對?
今年前5月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2.5%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7.94萬億元,同比增長2.5%。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出口裝備制造業產品6.22萬億元,同比增長9.2%,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8.3%。其中,出口電動汽車增長19%、工程機械增長10.7%、船舶增長18.9%、工業機器人增長55.4%。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 呂大良:今年以來,作為我國制造業脊梁的裝備制造業發展勢頭良好,為外貿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前5個月,我國裝備制造業產品對整體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73%,其中5月份貢獻率高達76.9%。
數據背后呈現我國外貿哪些特點?
今年前5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實現了2.5%的增長。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貨物貿易在外部壓力下保持較強韌性,實現平穩增長。這一數據背后呈現出我國外貿哪些特點?
總臺央視記者 葉奐:通過9日公布的外貿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外貿在復雜環境中的穩健前行。回看一下今年以來的月度外貿數據,1月份進出口同比下降2.2%。前2個月進出口同比下降1.2%,降幅收窄。進入3月,增速由負轉正,一季度進出口同比微增了1.3%。4月,盡管面臨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但是前4個月我國外貿整體增速達到了2.4%,依然保持了積極的增長態勢。根據9日公布的前5個月數據,我國外貿增速又進一步提升至2.5%。可以看到,我國外貿在壓力下破冰突圍、穩步向好。
前5個月外資企業進出口5.21萬億元
葉奐:從經營主體來看,外資企業的表現值得關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外資企業進出口5.21萬億元,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29%,占比近三成。
有進出口實績的外企數量創5年來同期新高
葉奐: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資企業數據已經超過了7.3萬家,為5年來同期最高。這說明中國堅定不移地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始終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這一系列數字背后,是中國外貿在外部不確定性中展現出的強大韌性和調整能力。這個5月,廣交會、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西部國際博覽會等多場高規格國際性展會接連舉辦,參展企業數量、意向成交額等多項指標頻頻刷新紀錄,助推我國外貿穩健增長。
便利通關 拓展市場 助推外貿高質量發展
葉奐:在政府和政策層面,國家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外貿形勢,從制度創新、通關便利、市場拓展等多方面精準發力。各地也紛紛因地制宜,出臺創新舉措。比如,廣東的“粵貿全球” 、四川的“川行天下”,這些地方特色鮮明的出海行動與國家層面的穩外貿政策相互配合、協同發力,共同營造出活力十足的外貿發展氛圍。
今年前5個月,我國出口裝備制造業產品6.22萬億元,增長9.2%,對整體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73%。而在前5個月出口的貨物中,裝備制造業產品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8.3%,更是占到了“半壁江山”。
近日,在“造船重鎮”浙江舟山,一艘LNG雙燃料集裝箱船駛出碼頭,順利交付出口。這艘總長335米、高25米的“巨無霸”,可裝載11500個標準集裝箱,是目前浙江省建造的最大的集裝箱船。就在同一天,這家造船民營企業還有另外一艘大型集裝箱船以及一艘11.5萬噸的油輪分別進入入塢、開工的重要階段。一天完成造船的三大節點,跑出了船舶制造的加速度。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每十份造船新訂單中,就有超過七份流向中國。近年來,中國造船業發展不僅駛入了“快車道”,高端船型制造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長宏國際造船廠設計部部長 章銳華:目前,我們手持87艘訂單,交付期已排到2029年。其中,超過一半的訂單都是高附加值的LNG雙燃料集裝箱船。
“超級訂單”的背后,是我國制造硬實力的提升。在我國長三角地區,大到萬噸級船舶,小到幾十克重的AR智能眼鏡,都體現著我國裝備制造業蓬勃的創新活力。
杭州AR眼鏡企業聯合創始人 向文杰:這樣一款產品,跟普通眼鏡會非常像。當我開始演講的時候,眼前演講詞就會出現。出國的時候,別人在講各種語言的時候,眼前全部都會翻譯成中文。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人機交互技術研發的獨角獸企業,他們在AR領域取得的近300件專利,已經在文博、教育、工業等領域實現商業化落地,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AR眼鏡,已經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長三角地區在人工智能領域涌現出一批新勢力企業,涵蓋算力服務、數據服務、算法模型等關鍵細分領域,憑借各環節的協同發展,已構建起較為完備且具備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鏈集群。
杭州海關統計分析處處長 王楊: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長三角工業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民營企業挑起我國外貿發展“大梁”
民營企業在2024年首次成為中國外貿的核心引擎,占據了外貿主體中的“C位”。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10.25萬億元,增長7%,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7.1%,比去年同期提升2.4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持續挑起外貿發展“大梁”的背后有何密碼?在經濟特區深圳,今年新增了8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增數量領跑全國。與此同時,民營企業也是深圳外貿增長的核心引擎,進出口規模占深圳外貿總值超七成。
在深圳不同行政區域,分布著各具特色的產業帶、科技園區。其中,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就藏身于一幢幢并不起眼的廠房中。在深圳寶安區長興科技園的一棟5層辦公樓,有一家專注于AI咖啡機器人的民營企業,他們研發的機器人,90秒就可完成一杯拉花咖啡,目前他們的AI飲料機器人已賣到了全球70多個國家。
安諾機器人創始人 黃煌:這兩年我們公司實現了倍增式的發展,年產值和產量都在翻番,機械臂的月產量能達到200臺。從客戶需求到樣機交付,僅需要168小時。同樣在深圳的寶安區,有一家生產AI全景相機的企業,他們的智能拍攝設備獨具創新,即便一個人的旅行,也能輕松實現多機位的拍攝效果。
影石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政府事務部專員 孫琳惠:它的主要特點是當我們把相機固定在這里不動時,通過滑動屏幕就可以看到360度的全景畫面。他們的產品已經連續6年穩居全球全景相機市場占有率首位,這家企業推出新品的周期通常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讓他們能夠迅速響應市場需求變化。這種快速迭代能力,得益于深圳完備而高效的產業鏈。
影石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 陳永強:立足深圳,在2小時車程內,我們能夠獲得最廣泛的供應鏈和市場資源。深圳還匯集了大量高科技企業和創新人才,為產品創新提供了絕佳環境,從研發到市場都有較強支撐。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深圳民營企業總數已達262.3萬戶。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在生物醫療、新能源、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取得新突破,出口規模也實現了穩步增長。
中國潮玩:傳統文化IP開啟出海新紀元
今年前5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7.94萬億元,同比增長2.5%。在這一亮眼數據中,玩具產業的貢獻不容忽視。中國是全球玩具用品的重要出口國,而在世界玩具版圖上,廣東的地位舉足輕重。這里不僅是中國最大的玩具生產基地,更是全球玩具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
近年來,隨著國潮文化的流行,廣東玩具抓住機遇,在這個領域大力挖潛。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雙向奔赴,國潮玩具不僅成為國內的熱銷產品,在海外市場也備受追捧。目前,全球動漫衍生品25%由廣東東莞制造,中國近85%的潮玩產自東莞。
在東莞,潮玩總是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與你不期而遇,讓玩家在把玩中享受樂趣,了解傳統,傳承文化。當在博物館都難得一見的“點翠鳳冠”,變成巴掌大的拼裝玩具,讓人很難能拒絕這樣的視覺盛宴。而如此巧奪天工的精密產品,竟由1013個僅有0.3毫米厚的金屬零件構成。
東莞市微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熊毛:它取材自浙江寧海地區,把傳統婚慶的“十里紅妝”的元素進行產品創作,有花轎、婚床、嫁衣和鳳冠等一系列作品。在日本、東南亞,還有美國地區都受到了歡迎和好評。
這套名為“十里紅妝”的金屬拼圖潮玩,自2019年上市以來,被翻譯成了7種語言版本,目前已經銷售230多萬套,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出口的300多款產品中,70%的產品都和中國元素相關。作品的創意主要來源于中國歷史建筑、文學著作、非遺文化、博物館文物等等,先后推出了“黃鶴樓”“滕王閣”“千角燈”等一批可玩性強,又富有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的產品,讓中國潮玩成為“可觸摸的東方文明”。
熊毛:“醒獅”是我們在海外最受歡迎的系列,我們把“嶺南醒獅”非常喜聞樂見的一種元素來進行產品創作。比較意外的是,“醒獅”在歐洲受到非常大的關注和歡迎,特別是在英國,一年賣了10萬只。企業把先進工藝和智慧制造與浩瀚的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將中國設計、國風形象融入產品創作。如今,他們在國外線上銷售的同時,也形成了很多社群,海外的玩家們會討論中國建筑、服裝和歷史,打造出了融通中外的新表達。
熊毛:潮玩的本質是文化自信的載體,我們不僅要賣產品,更想向世界去表達中國美學,通過產品講好中國故事。這些潮玩作品“驚艷四座”的背后,靠的是東莞完備的潮玩產業矩陣。近年來,東莞高度重視潮玩產業發展,將其列入文化強市建設重要目標,出臺《東莞市加快潮玩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推動潮玩產業蓬勃發展。
黃埔海關所屬東莞海關副關長 蔡映榔:東莞目前有超過4000家玩具生產企業,150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業,完整的產業鏈與產業生態、強大的制造能力,為潮玩出海提供了堅實的底氣。(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