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啤酒公司發布消息,開價50萬美元征集廣告創意。消息一出,不到半個月,就收集了上千幅廣告作品。從中選擇了一件較為滿意的作品。這幅作品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一只啤酒瓶的上半身,瓶內啤酒洶涌,在瓶頸處,緊握著一只手,拇指朝上,正欲頂起啤酒瓶的瓶蓋,廣告標語是:“忍不住的誘惑” !
老總看后否決了,理由是,用拇指開酒的做法十分危險,若是用這種廣告,因開酒而導致拇指受傷者肯定會大幅增加,如若那樣,勢必會有許多消費者來起訴我們。后來又有人投了一稿,看到作品,老總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激動地說:“太棒了,這才是我想要的!”第二天,啤酒公司的海報鋪天蓋地見諸各大平面媒體:只是在原來作品基礎上,將瓶頸處緊握的那只手用拇指向上移了一厘米,變為用拇指壓住瓶蓋。盡管這樣,啤酒還是如汩汩清泉溢了出來。廣告標語是:“××啤酒,精彩按不住!”
同樣一只拇指,僅僅上移了一厘米,由取變壓,就輕松贏得了50萬美元!這在許多人看來,未免也太投機取巧了,然而,這短短的一厘米的背后,境界是“差之毫厘,繆之千里”。
成功與失敗的距離,并不如大多數人想象的是一道巨大的鴻溝,常常只差一點點,只需改變一點點,再加一點點。這并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存在著一個必然的規律,很多人失敗就是差一點點,很多人的成功也就是失敗的基礎上加了一點點。
同理,著名投資專家約翰?坦普爾頓通過大量的觀察研究,得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原理,就是“多一盎司定律”:取得突出成就的人與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幾乎做了同樣多的工作,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差別很小―――成就突出的人只是“多一盎司”。盎司是英制重量單位,一盎司只相當于1/16磅。但是,就是這微不足道的一點區別,人們所取得的成就卻經常有天壤之別。在商業領域,坦普爾頓也逐漸認識到,只多那么一點兒努力就會得到更好的結果。日本的豐田汽車,跟美國同類型的汽車幾乎一樣。可是豐田汽車為何在世界上銷量第一,原因是它比其他同類汽車密封系數高1%,省油1%,噪聲少1%。 1%是多少,實在是沒差多少。這就是距離,這小小的1%就道出了成功與失敗的真諦。聽說風靡全球的可口可樂,只有1%的配方是獨特的。就是這個神奇的1%,使可口可樂在全球飲料市場上成了老大。
失敗與困惑時別放棄,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加一點點創新,這一點,也許就是證明題中的一道輔助線,是思想混亂時一句點撥語,是求職過程中的一個小細節,是表演過程中的一個特定表情,或者就是巨大工程中加入的一顆小小螺絲釘……在關鍵的地方再加一點點,看看,效果是否又不一樣?記住,跨過去,就是成功!(苗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