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浙江交易團團長 陳如日方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多年來,在商務部的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大開放促進大發展”戰略的指導下,“對外開放”已成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源,特別是近幾年來對外貿易快速增長,貿易結構逐步調整;外資規模迅速擴大,引資結構漸趨合理;對外投資領域不斷擴大,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層次提高;國際旅游、運輸和經濟技術合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文化、教育、科技的國際交流力度大大增強,浙江經濟社會的開放度不斷提高。
今年以來,在國際經濟形勢和國內宏觀經濟環境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浙江外經貿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構筑對外開放新格局,全省外經貿特別是對外貿易在國際市場需求減弱、人民幣匯率升值、要素趨緊、成本增加等多重困難疊加影響下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
1-8月份全省累計進出口1440.2億美元,同比增長26.3%;其中出口1033.8億美元,增長24.3%,增幅高于全國1.9個百分點;進口406.5億美元,增長31.8%。
在對外貿易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進出口結構調整取得新的進展。一是民營企業出口占比繼續提高;1-8月份,全省民營企業出口530.1億美元,占全省出口比重達到51.3%,已成為半壁江山;出口同比增長32.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8.6個百分點,快于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出口增幅13.0和25.4個百分點。盡管面臨復雜多變的形勢,仍有不少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向技術和管理要效益,保持了較快增長,1-8月份全省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民營企業出口同比增長超過50%。二是機電產品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1-8月份全省機電產品出口增幅為26.7%,高于全省出口平均增幅。汽車零部件、船舶、液晶顯示屏等出口分別增長34.9%、1倍和1.2倍。出口退稅率下調,加工貿易新政策使“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受限,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是對新興市場出口較快增長;對東盟、拉美、非洲、中東等出口分別為35.6%、5..8%、30.1%和25.5%。目前,全省對以上四大新興市場的出口占比已達28.2%。對歐盟出口保持自去年以來的增速,達到29%。四是進口增長繼續處于上行通道。1-8月我省進口額達到406.5億美元,增長31.8%,高出出口增速7.5個百分點。
盡管近期國家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也出現CPI指數有所回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較小、紡織品服裝等我省主要出口商品退稅率上調等一些利好因素,但從外貿經營的大環境看,外需減弱、要素供應趨緊等情況沒有大的改變,國家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也只是適度放松,因此后期外貿出口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針對當前外經貿發展面臨的嚴峻形勢,特別是外貿出口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的經濟工作要求,密切關注外經貿運行的態勢,對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跟蹤調研和提出建議,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構筑浙江對外貿易新格局。
一是積極實施外貿發展“四個優化”。優化出口主體,積極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優化出口市場,鼓勵開拓新興市場;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鼓勵企業創業創新,鼓勵出口企業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優化貿易方式,在保持一般貿易發展的優勢同時,鼓勵加工貿易的發展與轉型升級。
二是積極打造外貿開拓國際市場平臺。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抓“國際營銷網絡”和“出口產品研發”兩頭。創新外貿開拓國際市場的方式,加快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自主展會,辦好日本大阪和中東迪拜兩個重點展會,擴大浙江企業和產品的國際知名度。
三是充分發揮港口、保稅區等特殊開放平臺作用。進一步推動港口建設(寧波-舟山港等),創新體制,以口岸更快捷、更人性化的通關服務建設對外貿易窗口。發揮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的作用,積極開展轉口貿易和離岸貿易,帶動服務貿易發展。
四是大力發展國際服務貿易。推動與貨物貿易相關的生產性服務貿易行業發展,通過一定的政策引導,加快港口裝卸、運輸、進出口物流、倉儲的發展。以杭州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為依托,以國家級開發區為載體,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業務;加強對服務外包企業的培訓和指導,進一步鼓勵跨國公司將其全球外包業務轉移到浙江。大力促進文化產品出口。
五是營造良好的外貿環境。對外:加強溝通協調,化解貿易糾紛,引導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對內:下大力氣維護良好的公平競爭環境,堅決制止低價惡性競爭的行為。加強進口和出口商品的檢驗檢疫,提高進出口商品的質量和檔次。加強大通關建設,推動貿易便利化。(《中國貿易報》)